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关注内涵 探索中国特色美术教育之路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8-31 14:52:54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访西安美术学院院长王胜利

编者按

今年是西安美术学院建校60周年,6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西安美术学院已从一个窑洞大学发展为拥有先进教学理念与鲜明办学特色的大美院。在西安美术学院60华诞之际,王胜利被任命西安美术学院新的掌门人。继往开来,西安美术学院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本报记者赴西安专访了王胜利院长。从他的言谈中,我们不仅感受到西安美院走过的历程,西安美院的现在,同时,也能眺望到西安美术学院的将来。

  
  王胜利1951年生,陕西西安人。现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陕西油画学会副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受访者:王胜利

采访人:韩洪刚

采访地点: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办公室

记者(以下简称记):西安美术学院这几年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瞩目的大美院,您被任命为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有何新的构想?

王胜利院长(以下简称王):是的,西安美术学院这些年有很大发展,目前,西安美术学院新老校园占地已达18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拥有11个系、34个专业、55个工作(教研)室,建成7个实验室、30多个教学基地、6个研究所,并在深圳、上海设立了分院,在办学思想、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上取得了很大成果,总结出了西安美术学院特有的一系列办学特色。

西安美术学院这些年来的发展,不仅在硬件建设与整体规模上为学院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目标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美术学院积累了宝贵经验,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我们还需要更加关注学院的内涵发展,关注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关注学科内涵

记:您能否介绍将从哪些方面关注内涵,提升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学质量。

王:关注内涵,首先要关注特色和质量,特色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以务实求真的精神对待美术教育,把既定的目标、口号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从教学实践中提高教研成果与教学质量。在学科建设上我们下一个阶段工作重点是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1、四大传统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西安美术学院逐步探索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这就是走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之路。关注内涵首先要向传统求深度,所以在教学上我们提出了“四大传统”:

首先,周秦汉唐传统。西安美院地处13朝古都西安,有得天独厚周秦汉唐的文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这是我们的资源特色。

其次,民间美术传统。民间美术是主流美术的一部分,也是本原文化的主体。黄河流域保留完整的原生态民间艺术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

第三,延安文艺传统。延安文艺对新中国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仍将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第四,两个画派传统。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的发展都与西安美术学院密不可分,黄土画派更是在西安美术学院建立的画派。两个画派为西部的艺术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历来是西方体系占主体,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依托“四大传统”,发扬继承与借鉴传统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高等美术教育体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继承“四大传统”,西安美术学院相继设立了黄土绘画艺术研究会、美术研究所、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书法教学研究中心、中国本原文化研究所、国际意象研究中心,同时,学院利用大量收藏设立了文物陈列馆、民间艺术陈列馆、历代藏画精品陈列馆、少数民族服饰陈列馆,学院馆藏文献总量50万余件。这些客观条件在教学、科研、创作、学术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四大传统”既是我们教学、教研工作的资源,也是西安美院形成自己特色办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创新的基础。

2、四大基础

为了将传统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们又提出“四大基础”,即:绘画基础、史论基础、书法基础、民间美术基础。

中国多数美术学院都是以绘画、史论为教学基础。我们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学院特色又提出书法与民间美术基础,率先将书法作为必修课,所有专业都要学习。教育部最近确定美术院校12门必修课,其中就将书法与中国民间美术列入,我们4年前已在课程改革中实施。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造型艺术本质特点的艺术,这其中包含了中国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同时,书画同源,书法是绘画的基础,金石书法与绘画一体。

近年,我们又提出中国雕塑进课堂。古罗马、希腊的雕塑已在美术学院教学中形成了一套标准评价体系,长期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很多学生只知道希腊、罗马,不知道中国霍去病墓的优秀雕塑。中国雕塑有自身的特点与审美标准,中国雕塑的特征、艺术精神与表现手法都有鲜明的中国艺术特色,研究艺术形态不能离开中国雕塑。西安美术学院立足麦积山、莫高窟等雕塑资源,复制了大量的历代优秀雕塑作品,设立了中国雕塑工作室。在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学中,西方雕塑与中国古代雕塑占有同样的比例,各有600平方米的大教室。西安美术学院这种探索性教学改革得到国内教育专家一致肯定,中国雕塑进课堂所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主要是教学观念的突破与学生审美的转变,使中国的文化精神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得到延续。同时,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力求探索出一套中国雕塑在艺术教学中的标准评价体系,这个命题将会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探索真正的中国特色美术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

3、学科创新

对于创新与当代性的理解,当下存在很多误区。首先,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6000年前的艺术不一定比现在的差,经济发达的国家文化未必就发达。近百年来,由于东西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失衡导致了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文化话语权,于是,有些艺术家盲目西方艺术样式,这种“直接拿来主义”艺术只能算是艺术“模仿秀”,“798”某些艺术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种艺术体现的是西方审美,不能代表中国当代文化与中国人的审美,误导青年学生盲目追求西方的审美趣味与评价标准。其次,文化的创新在于吸收文化营养,引发当代思考,创新不是简单的求新、求异、求怪。产生这些认识误区的根源是对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缺乏清醒认识,作为中国的艺术家首先要研究中国的文化精神与审美取向,要思考中国当代性和西方当代性的不同点。吴冠中、赵无极等艺术大家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中走出,他们的艺术既蕴涵中国的文化精神,又彰显着艺术家的个性与鲜明的时代特征。美术学院肩负着拓展中国艺术教育,培养新一代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的使命,引导正确的创新意识既是艺术发展规律需要,更是民族文化战略的选择。

西安美术学院在教学中提出“四大传统”、“四大基础”,这体现我们对创新的认识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上,“弘美厚德,借古开今”作为我们的校训正体现这一点,立足传统,才能创新,只有承接前人的文明、文化思想才能创造出新文化、新学术。“借古开今”创新才能开今,才能发展,才能有新的贡献。

(二)、两条腿走路

记:西安美术学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学院之路,摆在艺术院校当前的实际问题是向社会输入什么样的人才,请您介绍一下西安美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王:在学生的培养上,我们主要是通才教育与精英人才培养“两条腿走路”。

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曲曲折折,定位在不断地变。解放初期目标定位在通才教育上,随着国家发展与社会需要提出了培养专门人才。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部又提出本科生定位在通才教育,研究生是专门人才教育。

但艺术人才有自身的成材规律,与其他文科、理科等高等教育把本科定位在普及性教育与通才教育上的特点不一样,可以说艺术院校的主体是本科生,不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本科生都占到80%以上,艺术院校研究生比例较少,况且,要考研究生,都要通过外语等文化课的考核,限制一些有艺术潜质的人才进一步深造。国家的目标是在研究生阶段培养专门人才,而艺术院校面临的是研究生实际状况并不是很理想,艺术院校研究生的规模也比较小,单一的依靠在研究生中培养出代表国家水准专门人才,这要打问号。相反,本科生是艺术院校最大的受教育群体,所以不能忽视对本科阶段的专门人才、精英人才的培养。西安美术学院将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上抓专业人才培养,除了开设各类选修课,对艺术潜质突出的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外,在艺术创作、课题研究等方面也为本科生提供开阔的平台,让他们艺术才华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培养,从本科阶段做好精英人才的培养,做到通才教育与精英人才培养“两条腿走路”。

(三)、两个队伍建设

记: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师资,西安美术学院的师资队伍现状如何?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

王:西安美术学院现有国家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3人,教授76人,副教授16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人,获得突出贡献专家称号7人,此外,学院还聘请86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

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一流名校,与是否拥有一流的专家团队密切相关。有一流的名师才会有一流的成果,教授、学术精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谁能聚四海之贤,谁就能办成一流的大学。专家精英团队是引领学术的先锋,支撑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专业高度的,代表着国家甚至是世界的学术高度与本行业的最高点。这里的引领作用不仅是专业方面,同时还包括做人与治学的态度,名师的学术气度与学术胸怀、治学态度会影响整个学院的学风与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西安美术学院不仅重视教授、名师,而且注重培养名师、吸引名师,同时培育好名师成长的土壤。我们不拘一格地采用各种方式邀请各地的名师来西安美院施教,让他们感受到这里有事业、有环境、有发展,为青年才俊设立工作室,为专家学者开设学院大课堂,在西安美术学院每周都有几场各种名家的讲座,通过专家、学术精英影响学生,促进良好学术的氛围形成。

另一个就是管理团队建设。过去美术学院规模较小,专家是艺术学院的主体,现在美术教育的特点与以前不同,学生人数也由原来的几百人增长到现在的近万人,这么大规模的管理仅仅靠专业教师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对学院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专业化,而且,学院对学生的培养不光是专业知识,还包括思想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等。这对管理者要求非常重要,没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不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更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我们力图在做好专家、名师团队建设的同时抓管理团队的建设,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专业、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来提升西安美术学院的整体办学质量。

记:西安美术学院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关注内涵,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之路,这将为中国特色美术教育的构建,给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探索带来新的思考。谢谢!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为师·为学·为艺——专家共商高师美术教育良策
· 从图书出版看美术教育的冷热面
· 实现美术课程标准目标的美术教育——专访侯令
· 清华美院名誉院长冯远谈高等美术教育
· 王华祥谈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