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市场中的中国艺术品

时间:2010-06-21 08:54:45 | 来源:《CANS艺术新闻》2005年第12期

资讯>艺市>

  

苏富比拍卖现场

        作者:高超

        美国艺术市场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一、美国市场的背景

  首先,艺术市场是全球性的,是互补的。美国没有一个独立的市场,它只是全球市场中的一个交易平台。美国市场没有一个独立的交易规范;没有一个独立的价格体系;没有一个独立的交易品类。从中国文物的交易讲,有3.5个交易中心。英国、美国各占1个,中国大陆占1个,另外0.5个是在中国香港。美国市场和其它市场是互补的。交易历史最悠久、交易技巧最发达、交易传统最深厚、存货最多的是伦敦,大的交易商,大的商铺集中在伦敦,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存货。从业人员包括鉴定、修复人员等最多的也是在伦敦;最大量的交易中心、交易价格可能最高的是在纽约。

  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英国是老牌的旧帝国,一新一旧的交替通过种种文物交易机构的变迁;交易制度、安排重心的转移;收藏的流失和聚集等等清楚地表现出来。英国两大拍卖公司索斯比和佳士得,都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都被美国收购。

  市场重心的转移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欧共体统一市场形成后艺术品的增值税提高了,从25%-27%,这使艺术品拍卖交易的附加费用极度提升,而美国的交易费用相对低廉。第二个原因是从文化政策上讲,美国的文化政策更为开放,欧洲因其社会正义、公开交易意识、知识分子的左倾程度等因素而对社会问题和交易安排的政策制定比美国更倾向保护和严格的规范。第三个原因是个人的收入问题,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后一个原始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不采取贸易保护,而是一直强调自由贸易,美国采取保护富人的政策,这些因素使得美国的购买力是欧洲所有国家根本不能与之相比的。从总体上讲,目前艺术市场最大的两个特征是:一是地域性发展的不平衡,二是全球化的互通融合。

  二、中国文物的三大交易板块——其中心是“人”的问题

  在美国的中国文物有三大交易途径:拍卖公司、展销会、画廊。拍卖公司接受寄卖委托,定期出版图录,现场竞价定购,公布最后出售价格。拍卖作为大的交易机构在某种程度上讲,不能深入某一专业,拍卖机构是专业的组织者。一个大的拍卖机构与供货商在知识结构、细节判断、真伪判断、技术知识方面是互补的关系。拍卖师不能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好恶来对商品的价格进行评估、决策,而是要有一种市场眼光。拍卖机构的状态是:采取的策略是低估高卖,以此吸引人气;高价成交被万口传颂;在低标高卖的策略下也有可能低标低卖。私人从业人员要在交易市场中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首先要在经营方式上和拍卖机构拉开距离,要不断地指出拍卖机构的错误,因为拍卖机构总是会不断地犯错,几乎每一次拍卖都有大的错误,这时代理人可以从中捡「漏」。另外,私人从业人员要对客人负责,要不断地积累知识,要追求代理艺术作品的「质」,要追求作品的价格而不是「人数」。对于文物的交易而言,鉴定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提高鉴定能力要从三方面去努力:要掌握鉴定的基础知识,重要的是逻辑分析能力;要掌握鉴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强有力的人脉,这样可以接收尽可能多的必要信息。

  近十年来在美国形成的古董展销会是中国文物交易的第二途径,考察这些展销会对如何发掘传统资源有借鉴作用。画廊是在美国的中国文物交易的第三大途径,这里的画廊有两种,第一种是美国的本土画廊,这些画廊长期从事中国艺术品交易,其客户网络延伸到美国约50个州。第二种是因为禁运等问题,移居到美国的画廊,最早是伦敦,后来的比利时,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画廊蜂拥到美国。

  三、七大交易门类——其中心是“物”的问题

  七大交易门类中每个门类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都有各自存在的问题。从交易门类方面来说,中国市场以字画为主,欧美市场以器物为主。高古的、墓葬的、出土的、走私盗窃的艺术品一般远离中国本土的市场,一方面原因是在那里可以免受文化禁忌,一方面可以免受文物政策的限制。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门类是陶瓷。美国市场是以陶为主,以瓷为辅。这里的陶俑有中国古代雕塑史上最精彩的部分,有从汉一直到六朝的历代陶俑。一般来说,年代越早的陶瓷越少,明代的比清代的多,单釉的比珐琅彩的多,越含蓄的离香港越远离欧美越近,因此欧美中宋瓷比晚明的多。第二大门类是金属器,其中最主要的是「国之重器」青铜器。第三大门类是木器,王世襄在1985年发表了《明式家俱珍赏》,当时,海内外文物界刮起了一股反响巨大的明式家俱热潮,黄花梨、紫檀木器大量流失海外,成为近20年国际收藏界的重点门类,其价位从极低飙升到超过百万美元。近代木器门类以英国的修复传统和美国的收藏标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保存、修复和收藏的标准。第四大门类是字画。一直以来,纽约的字画以古画为主,近现代字画在纽约没有确立市场。字画市场在美国的突起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批重要的收藏家在1949年前后去了美国,如王己千、王方宇、张大千等,他们定居在美国,也把他们的藏品带到了美国,重要的收藏家和重要的作品都来到了美国;最近十年,美国大部分艺术院校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方向百分之八十是中国古代字画,字画比器物更适合作为学术研究对象。这样,藏品和学术带动了美国对中国古代字画的收藏。第五大类是佛雕,这一门类较其它门类对专业知识要求更多,因此相对其他门类是冷门,另外一个因素是美国的佛教文化并不发达。第六大门类是纺织品。第七大门类是杂项。

  美国艺术市场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1.谈“卖相”的问题

  十几年来出国的艺术家大概绝大多数都经历了从寻梦到求生的转变。这十几年来的出出进进,支撑艺术家做出选择的因素也必然是发展机会的权衡。其中能否开拓一个市场来支撑自己的创作追求是一个极现实的问题。除了极少数成功的艺术家之外,绝大多数在出国的中国艺术家是无从依赖国外艺术基金会的支持来安身立命的。绝大多数的艺术家,如果不想改行的话,通过销售作品来维生乃是其当务之急。

  1995年我在苏富比拍卖公司任职,我向公司提议,在香港成立中国当代油画专项拍卖。此后两年的拍卖实践中,在商言商,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筹集能卖钱的画。我回避艺术的前卫性、社会批判性等问题,走世俗化的市场道路。作为拍卖机构,作品筹集的首选是已经有了第一市场的画家的作品,也就是已功成名就、有声誉和有价位的画家作品,如已经进入美术史的徐悲鸿,在世老前辈吴冠中,中年画家陈逸飞的作品等等。然而这些画家作品有限,佳作更是一画难求,必须要征集相当一批青年才俊的作品,才能凑够一场拍卖的起码成交规模。当年这个数字是100万美金。而大量的小有名声的画家对国际市场的买家来说,依然是陌生人。然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作品,依然卖得很好。就是说,买家是根据其风格、题材、质量而出钱的,也是根据其名声而出钱的。「卖相」这个概念,涵盖了作品的题材、风格、尺寸、形式、价位、美学上的独特性、市场上的吸引力等等诸多因素,而归结到能否成功地售出变钱。这些是我在主管一个拍卖市场这个位置上不能不仔细观察、反复思考的问题。

  「卖相」好的作品首要在作品中体现出创作的新意,要「有意思」;技法要好,要让买家看出精益求精的追求,这里包括用最好的材料,细节的微妙处理等;作品不能单纯展示技巧,要有一定的知识含量,有思想性,作品能因复杂性、多义性给观众一个参与、释读的空间。

  2.美国市场中的中国前卫艺术

  我从绘画的社会功能和陈列空间两方面来对近2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进行分类,而中国的前卫艺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与前卫艺术并存的条件是要有一个陈设空间,简单说要有大体量的空间,要有能够吸引观众、吸引新闻关注的空间。现代的视觉艺术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比原来边缘化和稀薄得多。

  中国前卫艺术在美国的整体处境:从90年代以来,中国的前卫艺术在美国的发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美国艺术院校中的专业人士的关注,前卫艺术的新闻性、学术性也受到越来越多商业画廊的关注和代理。中国的前卫艺术可以分为中国本土的前卫艺术和中国境外的前卫艺术这两块。这样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社会功能、所处地域空间、政治空间、美学语境、受众参照系等等因素,这两块前卫艺术的收藏群落可能有重叠,但收藏群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本土前卫艺术更强调艺术的社会批判性,境外的前卫艺术追求艺术本身的美学逻辑的演进。他希望利用既有民族传统又有个性色彩的前卫语言对前卫艺术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笼统而言,境外前卫艺术的经济来源不靠商业化运作,而是靠学院派对实验艺术的支持,靠基金会的创作经费,展览机制也以学院展览为主,大型公共艺术展览为后援。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或未来营利的考虑会对大型前卫艺术作品作偶然的收藏。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