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圆明园兽首拍卖引起全国两会深度关注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3-09 15:26:49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140多年前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掠走的一对青铜兽首被法国佳士得拍卖,并戏剧化地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购得,但后来蔡铭超表示“不会付款”,引来国内外巨大争议。

目前,此事并没有结束,它进一步引起了出席此间两会代表委员的深层次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首次公开回应“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单霁翔表示,国内外各界人士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追索圆明园兽首铜像的努力,充分反映了中国公众和国际社会反对拍卖圆明园文物,希望文物回归中国的普遍呼声。

他说,从事件整体上看,此次拍卖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法治观念的一次认知、探讨和提升的过程,必将对流失文物返还乃至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市长郭洪昌说,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象征。但是,我们的文物在国外被“合法拍卖”,而我们实际上却束手无策,这令人很痛心。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认为,我们的文物管理体制还一定程度上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在妥善保护国宝级文物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市场机制,这对于弘扬中国文化有好处。他认为,可以考虑用拍卖所得,设立文物保护基金,去资助考古发掘。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说,中国是个文化资源大国,却是文化产业小国。关注这一事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完善制度建设,促进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占GDP总量还不到1%,而发达国家都是两位数以上。”他说,“我要在这次会议上提交提案,目的之一是希望国家更加重视这一问题,避免更大的损失;目的之二是想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而不仅仅局限于文物。”陈清华说。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在当前举国上下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来讨论国家的文物保护问题,包括讨论兽首事件,切合了这次两会的主题,因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国家文物的流失,是一种无形的损失。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民间的财富都在增长。虽然中国明确禁止文物买卖,但是地下文物交易一直非常活跃。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文物非法流到海外。

据了解,陈清华这一提案的主题是:建议国家建立文物产权交易所。他认为,如果建议能够被采纳,就可以把文物的交易从地下变为地上。国家也可以对交易文物登记造册,建立文物身份证。交易的所得,可以在献宝者和政府之间分成,这一方面可以鼓励民间献宝者,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获得收入来保护、修复更多的文物。这种合法但又有约束的交易,甚至可能引发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交易。

曾旅居德国1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彭富春认为,“1860年法国军队在中国大肆抢夺,是一次强盗行为,这次佳士得公司又以巨资拍卖兽首,又是一次强盗行为,他们应该受到谴责,”彭富春说,“但我们也要理性爱国,体现出一个大国的气度,避免陷入爱国误区,否则爱国可能会变成害国。”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政府应该在追讨流失文物的过程中起到更多作用。

针对将来如何防止中国文物的非法流失,单霁翔称国家文物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做好国内现有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把好国门,防止出现新的文物流失。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法规建设,特别是不断完善关于打击盗窃、盗掘和走私的国内法规体系。

第三,进一步加大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调查工作力度,支持国内专业机构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员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包括圆明园流失文物在内的专题研究,全面收集、整理和研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关情况。

第四,积极通过外交和国际合作努力,加快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