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不可忘却的汉字之美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0-10-10 14:14:48 | 文章来源: 西安晚报

三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中国文字。 (资料图片)

汉字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我们一直在用,但是,我们与汉字似乎却越来越陌生了,汉字之美越来越被忘记,而“汉字之丑”却越来越多。武汉大学首任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在国学院的揭牌仪式上说,“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对白中,常出现‘你的内人’、‘我府上’等词语。还有一位博士生给导师寄贺卡,竟然写的是‘某某先师收’。”一些广告商肆意错改、错用汉文字,比如:“咳不容缓”、“饭醉团伙”、“骑乐无穷”、“一戴添骄”、“天尝地酒”等等。在国学热火朝天的今日,这些现象其实是对国学的羞辱,更“彰显”了国学热背后的常识缺乏和精神缺失。

虽然目前,人们对国学还缺乏一个广泛认同的定义,但国学是以汉字美学为基础的,汉字之美的研究应该是国学的一个重要学科,而且只有充分认识汉字之美,方可正确使用汉字。然而,随着键盘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汉字及其书写却越来越陌生,且有边缘化的趋势。表面看,现在频频出现的汉语错误,似乎是中国文字复杂的缘故。其实,并非如此。尽管中国文字有数万个,但常用的也就几千个字,所以,错误不是在所难免,而是对文字的“陌生”造成的。现在某些高校仍然有研究文字的训诂专业,只是没有什么成效。

最近半年内,相继有三册谈中国文字的书出版,很巧的是,三位作者皆为台湾知名文化人,他们从不同角度来谈中国文字。张大春《认得几个字》谈汉字里的故事,蒋勋《汉字书法之美》谈汉字造型的美感,唐诺《文字的故事》谈甲骨文延续发展过程的汉字文化。他们各自把汉字之美写得通俗、有趣、有创见,纵横捭阖,落英缤纷。小说家的笔法、评论家的精巧、美学家的玄思,文字背后却有着相似的诉求:对于汉字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真的认得它的美吗?毫无疑问,我们天天使用的汉字,其美却已经变得很陌生了,正如出版人、书评人杨小洲所言,内地作家“有文学观无文字观”,甚至越来越“不认识”汉字了,以至于才有了不只是出现在相声小品中的“你贱内”“我令尊”等句子。我不知道台湾这三位顶尖学者所著“字书”是不是特别针对国内汉字陌生化、随意解读经典等乱象,但我知道这三册“字书”在内地的出版,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国学的火热,作为国学基础的汉字美学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许已经很少有人研究文字训诂了,荧屏上错话连篇,报刊上的句子不伦不类,就是证据。在我看来,台湾三位学者的三册“字书”,是泼向国学热的三盆冷水;同时,也警示国学研究,要重视汉字美学。

汉字之美,是国学的重要学科,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虽然今天的汉字是经过进化和简化的,绝大多数汉字已经失去了古文字的形式(台湾、香港还在使用的繁体字还有古文字的形式),但无法改变的是,今天的简化字是古文字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其意义仍具有古文字的意义(当然,也含有变化和消失的意义)。因此,对正在使用的汉字我们必须知道其意义,然后正确使用,才不至于闹笑话,特别是向公众传播文化的公共传媒不要再出现文字错误了。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认为,国学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汉字之美,不只是体现在记载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上,其实,汉字本身就是一种中华民族文化,也需要不断传承和发展。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