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迎来史上外展最多时期 102岁国博兼容并蓄展自信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4-04-18 10:44:54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4月11日开幕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迎来大批慕名而来的观众,4月13日星期日这一天,一度需要排队40分钟方能进入展厅参观。

此次特展展出了卢浮宫博物馆、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等5家世界著名博物馆的10件精品画作,其中包括乔治·德·拉·图尔的《木匠圣约瑟》和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等世界级名作,整个展览保价总额3.28亿欧元。国家博物馆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二维码、手机APP等多种导览方式,并为每幅作品制作专题纪录片,对其特点、价值、产生背景等做详尽介绍。观众小林告诉记者,在国内欣赏这样名家画作的机会很难得,所以她一得知展览消息就约了朋友,看到展览策划、设计这么精心,觉得排队再久也值得。

这只是今年国家博物馆的重要外展之一,随后,“罗马与巴洛克艺术”“罗丹雕塑展”“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以及“梵高艺术大展”等重量级展览将陆续亮相。

3年15个外展亮点纷呈

自2011年3月重新开馆以来,国家博物馆在对外合作展览方面亮点纷呈。开馆之初与德国三大博物馆合作“启蒙的艺术”,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打造“瓷之韵”,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合作展出“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共同推出“道法自然”,与法国卢浮宫联袂呈现“地中海文明”……3年来,国家博物馆策划举办的大型国际交流展达15个,其中既有与世界著名博物馆合作的关于西方艺术史的展览,也有和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合作的主题展览。展览从早期人类文明到19世纪艺术发展的主题设置,反映出国家博物馆在对外展览中的独具匠心。

“这些展览从不同层面让观众了解了世界文明丰富的成果,也为国家博物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展陈体系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在缺少西方艺术收藏的情况下,我们正在努力和国外博物馆包括政府机构合作,力图通过学术的组合,更多更好地挖掘、利用展览资源。”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表示,这无疑是国家博物馆102年历史上外展数量最多、级别最高、规模最大、举办最密集的一个阶段。

如今,3个月轮换一次的外展已经成为国家博物馆的另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观众,如“地中海文明”展览累计接待观众129956人次。展览期间,国家博物馆专职讲解和志愿讲解累计接待观众260余批次,服务时长逾540小时。

全新策展理念带来活力

“我们期待观众能够看到,世界文明都在国博有精彩的亮相。如果每个展览都参观,那就能了解到世界文明的精华所在。”谈及国家博物馆当前策划国际交流展的理念,陈履生如是说。

2011年国家博物馆重新开馆后在办馆和策展理念上均有所调整,这在别开生面的国际交流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改变过去外展“大而全”的宏观思路,转而关注一个区域、一种文明的发展源流,使得展览主题更为鲜明、易被关注,另一方面,力争使展览更加符合国内观众欣赏审美需求的同时,尊重不同文明并用多种形式展示其中的优秀内容。

在策划“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展览时,原本主办方列支敦士登方面提出全面展示数百年来的王室收藏成果,并打算提供6件挂毯作品。国家博物馆了解后即提议,选取鲁本斯、凡·戴克和佛兰德斯画派作为展览主题,并减少挂毯数量。尽管挂毯的价格10倍于绘画,但中国观众对于画作本身更感兴趣。经过多次沟通,对方最后同意调整展览方案。展览良好的展出效果,也使列支敦士登方面认为调整很有意义。

而在毛利碧玉展中,由国家博物馆合唱团献上的毛利赞歌、在展厅内举办的毛利长老祈祷仪式等活动,都令新西兰客人感受到中国对毛利文化的尊重,同时也为展览带来了灵动气息和活态展示。

世界大馆争相前来亮相

陈履生说,从事外展工作几年来他感受最大的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博物馆国际交流展的举办。“以前,一些博物馆到亚洲举办展览,会首选我国台湾或香港,现在则是国外大博物馆竞相来内地举办展览。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新的场馆,面积较大、展厅较多,各种基础设施和展陈条件都符合国际规范,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国外的博物馆都看好中国内地的发展,都把它作为他们展示的重要平台。”

据了解,目前,国博的外展安排已经排到了2016年。“过去在国际交流展览中我们缺少文化自信,往往是对方给一展品目录,我们照单全收,没有话语权,现在则有底气去和对方谈展览作品和经费的问题了。”陈履生认为,举办外展不仅仅是文化交流的需要,更是一个大国兼容并蓄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谈及未来国家博物馆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构想,陈履生表示,与外国博物馆的合作不仅仅局限在展览上,“比如,中日韩三国国家博物馆建立了馆长例会制度,今年的例会在我馆举办,会议期间还会举办一个陶瓷联展。再比如,我们跟德国合作,派出一批青年赴德国学习策展、文物修复和公共教育等业务。”他也坦陈,相比于引进来的展览,目前我国走出去的展览还不够多,未来需要在对等交流方面寻求更大突破。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