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雕塑拍卖显山露水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2-17 16:02:15 | 文章来源: 《上海金融报》润球

      在国际上,雕塑收藏是一大门类,国外的雕塑拍卖市场也相当成熟。在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地区,雕塑作品早已成为众多实力藏家追捧的对象。

  根据对全球主要雕塑拍卖市场的统计,到2007年,雕塑作品的价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过去的15年里涨了100%,众多雕塑家的作品开始突破百万美元大关,拍卖价2000万美元以上的作品已屡见不鲜。全球最高的雕塑作品拍卖纪录更是在数年内被屡次刷新,无论成交额还是成交量,国际雕塑市场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5年5月4日,由纽约佳士得举行的“印象派和现代派艺术拍卖会”上,罗马尼亚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青铜雕塑作品《空中飞鸟》以2745万美元成交,刷新了雕塑作品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海内外反差大

  在海外拍卖市场上,中国雕塑品拍卖价格也不断飙升。在2005年苏富比秋拍会上,蔡志松的作品《故国·风1号》青铜版第9件以66万港元的成交价,创下了当时内地雕塑家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

  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内地雕塑品创下该类作品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中国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的铜雕《太极系列———单边下势》在香港苏富比被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以829.6万港元拿下;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朱铭的《太极———大对招》两件以1488万港元拍出,创下中国当代雕塑作品的拍卖新纪录。

  相比国际雕塑拍卖市场,国内的雕塑市场要冷清许多,因为人们大多把目光聚焦于书画、瓷器、翡翠玉石、古典家具以及其他价值连城的“宝贝”上,雕塑艺术品价格偏低。

  1995年,雕塑艺术品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首次亮相,这次尝试获得了较大成功,拍出了4件雕塑作品,成交价在几万元到20多万元不等。

  之后有不少拍卖公司顺势推出雕塑专场拍卖会,但成交状况不尽如人意。2008年底,中国嘉德秋拍推出“中国雕塑系列专场”,著名雕塑家叶毓山领衔亮相,47件雕塑作品勉强成交一半,并大多以估价成交,总成交额仅为359万元,显示藏家对雕塑作品仍属试探性介入。

  市场行情渐热

  不过,近年来被拍卖的雕塑品数量逐年增多,总成交金额、成交数量也越来越大,显示市场对于雕塑作品的关注持续升温。

  前几年,罗丹的《思想者》在上海艺博会上以百万美元成交,浦东某知名房产商以天价买入名家雕塑,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另外,某房产商以高价买下巨型雕塑《大拇指》,并建成了大拇指广场,招徕众多广告效应。

  著名雕塑家阿曼的作品近年来也频频在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一些公共文化场所落户,其价格也水涨船高,几乎翻了一倍。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向京就是一个例子。从1997年开始,这位雕塑家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不断亮相,其价格也一路上升,2003年是2.2万元,2004年是6.6万元,2005年已经涨到了30.8万元。

  甚至一些以前无人问津的作品都创下了不可思议的价格。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李象群创作的《接力者》,1998年第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时估价仅为3-4万元,但没有人买下,然而2005年12月初,它却在上海的一场拍卖会上以35.2万元成交,高出估价5.2万元。

  当代艺术家展望与隋建国共同创作的《五大书记像》,在1997年上拍时遭到流拍,但2005年11月却拍出121万元人民币,创了当时中国大陆艺术家雕塑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