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吴冠中绘画中的设计理念

时间:2009-02-24 15:25:58 | 来源:博宝网

  现代绘画与现代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它们用自己熟悉的艺术语言来诠释各自的观念,前者所要表现的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和情感,而后者则是设计师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情感来获取成功。但是,因为它们虽然用不同方式,却又都是在研究和反映在特定文化环境下自然对象的生存方式,因此彼此间互动和相互融合,为各自的发展提供更多可用的资源,又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吴冠中先生就是善于在绘画和设计中同时挖掘资源的大师。研究和探讨吴冠中先生现代绘画中的设计理念,对我们设计界的同行定会有启迪和帮助。

  吴冠中先生学贯中西,早年留学法国,在受到西方艺术思潮影响的同时,又受到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熏陶。回国后,他又长期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使他对现代设计中许多法则和规律又熟记于心。他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现代化的探索,始终坚持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追求,不愿放弃“剪裁东西方结合的新装”。(1)他说他“一直是横站在中西之间,古今之间。”何止如此,认真研读一下吴冠中的绘画作品,特别是他的抽象水墨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也一直是站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油彩和水墨之间,写实和写意之间,更是站在“绘画和设计之间”。

  吴冠中在他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一直试图将设计构成的理念引入他绘画创作。他充分运用点线面的造型语言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装饰色彩,加上画面中具有现代构成意识的空间分割,使他的水墨画大大特异于传统的水墨画而非常引人注目;而在创作过程中,吴冠中又常常“随心所欲”,“意象”领先,为了情感表达和画面构成的需要,采用“散点透视”,对自然景物大胆地“移花接木”或“移山填海”,而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印象派式的对景写生方法;由于他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笔墨又具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底蕴和气魄。中西结合之路,使吴冠中的作品不仅有了“东方意境韵味”的形式感,更具有“西方形式规律”带给我们的现代感。

  用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来研读吴冠中的当代水墨抽象画,他的作品哪一幅不是经过精心“设计”后而作的呢?

  那么,我们来看看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引入了设计理念的。

  作画前的设计构思

  吴冠中先生作画,善于从自然对象中发现其内在的结构美,并从这种结构美中提炼挖掘其中蕴含的韵律、节奏和有条理的秩序感,用抽象的形式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他眼中看着对象,脑中却在“设计”着自己感受对象中所产生的新的意象。只要他发现对象中存在着可供挖掘的视觉元素,而这种视觉元素与所要表现的主题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他就会千方百计地把这种视觉元素抽象提炼出来,并加以夸张和放大,并借用形式构成的一些原理进行条理化的设计处理,使之既完整地表达了对象的主题,又具有强烈的抽象意味和形式美感。

  吴冠中说:“我决不作应景之作,虽然动笔少了,但心灵上不断孕育新的感受,新的突破,新的想法。”(2)“关键是要分析对象的形式特点,突出其形式中的抽象美的特点。‘美’的因素和特色总潜藏在具象之中,要拨开具象中掩盖了‘美’的芜杂部分,使观众惊喜美之显露。”(3)吴冠中所作的油画《点线迎春》,就是因为他首先发现了树型的“线结构”中已蕴藏着一种内在的“形式特点”,仅管他面对的这棵树看上去并不那么繁茂,甚至可能有些凋零残败,但这并不妨碍吴冠中先生“借题发挥”,“拨开具象中掩盖了‘美’的芜杂部分”,传达出心中的意象美。这种意象造型的树,虽然不是对自然对象的如实描摹,但作为一种视觉形象,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物,他只需要向人们昭示的是,富有条理的树枝被抽象成根根线条,似交响乐中那流淌的旋律;而斑驳飘散的树叶则被抽象成各种色点、色块,如跳动的音符在“五线谱”上和声共鸣。人们在欣赏这幅画时,会循着他的设计思路,画中所见不仅是树,更会感悟到一种春回大地的音乐旋律。我们不能不佩服吴冠中先生善于在具象的景物中寻求抽象美的视觉要素,并通过设计加以强化,增大其视觉艺术感染力的深厚功底。

  由此可见,吴冠中的创作从对景写生搜集素材开始,就已进入对未来画面创意的设计过程,在绘画未动笔之前,就开始用设计的思维、设计的眼光、设计的处理方法来构筑画面了。他不是简单的照搬对象,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及画面情感和主题的需要来撷取景物,构成画面;他眼睛关注的不再是自然的映像体,而是构成映像的元素;画面上艺术再现的将不是可见的,而是在创造心灵感悟的;他提出观察和选取对象中“必须抽出构成其美感形式的元素来,这种元素之的的确确的存在正是画家们探索的重大课题。”(4)在他看来,一棵树,一匹山,一个荷塘,一座村庄,都同样存在着饶有兴味的元素。他在丰富的创作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强调了对抽象的、纯形式因素的关注,就会使画家能够暂时摆脱对象中各种具象的、繁琐杂乱的因素的干扰和束缚,使你撷取的视觉图像更加纯粹化,更加抽象化,更加本质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极大参与性的符号。由于他持有这种设计、构成的视觉思维方式,在设计画面的过程中,他就很善于化具象为抽象,化繁杂为简洁,使形式要素从庞杂纷乱的自然元素中脱颖凸现;他特别强调画面的整体构架,各视觉元素之间的空间分割和画面构成关系。他说:“我竭力在构架方面经营。我感到传统水墨特别在构架方面日趋衰颓,弱不禁风。要讲构架,必须重视整体面积的分割,而不浪费画面方寸之地。”(5)

  看吴冠中的绘画作品,是那么地富有形式美感,点的聚散,线条的律动,块面分割与对比充满着构成美和节奏美,这是他强烈的设计意识“主宰”画面的结果,也是他艺术个性在画面上的彰显。他在一篇《我看书法》文中写道:“从描摹、表现物象逐步进入借物抒情,创造造型意境,几乎是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从塞尚及立体派以后,‘构成’及‘节奏’成了造型艺术的基本因素,甚至是主宰。”(6)对此他感悟颇深,为了“借物抒情”,为了“创造造型意境”,为了达到理想的画面构成,他写生中“发明”了一种挪动画位法,“作一幅画扛着画架搬三、四次,走一、二公里路是常事”,他自嘲自己扛着画架、画箱、画板搬家“就象挑着货郎担”。(7)吴冠中的许多作品与其说是对景画出来的,倒不如说是对景“设计”出来的。因为吴冠中作品中完成的形象,已属“艺术形象”,与自然原型已大相径庭,具体画面表现的视觉因素固然有自然对象的影子,但这里面已经大大揉进了画家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独特的审美关照,以及画家艺术个性技法的独特表现,它早已不是个别自然景物的简单摹写和照搬,而是画家对自然景物的个人再设计和再创造,所以它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正是吴冠中作品的艺术价值之所在。

  作画中的设计处理

  在形式语言的运用上,吴冠中同样是精心打造,也充满着设计意识。他说:“我的画是将西画的优点表现在中国画之中,我画的点和线,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画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我都想办法将它遮掉,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到好处。”(8)

  吴冠中的风景画,早年多是以江南水乡为主要题材,白粉墙,黝黑瓦,湛蓝天,赭灰地。画面诗意盎然,半具象半抽象的色块、线条,以点线面的有机构成形式,营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幻觉,在这跳跃与平衡、欢快与沉稳的起伏节奏中,蕴含着极为浓厚的画意和画境。自然界的水乡小景,白墙黑瓦,经过吴冠中的富有美感经验的设计和经营,把对实景反复观察记忆后的印象,重新组合、排列,才形成一幅幅结构性极强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的画面。在客观对象选择和画面形式构成这两项上,他把画面形式构成放在前面,而在作画实践中,他也总是从设计需求的高度出发,以画面形式的构成来决定描绘对象的选择。也就是说画什么,不画什么,完全取决于画面总体设计的需要,而不是受制于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吴冠中曾结合自己的画作,总结道:“小小的山村色块斑斑,线条活跃跳动,予人生气勃勃的美感。如果捕捉不住其间大小黑白块面的组织美及色彩的聚散美,而谨谨于房屋细部的写真,许多破烂的局部便替代了整体的美感。这一整体美感的构成因素属抽象美。”(9)吴冠中进一步提出:“这些具体形象的表达并不太困难,而这些具象物体间抽象形式的组织结构关系,即形的起、伏、方、圆、曲、直及色的冷暖、呼应、浓缩与扩散等等,才是决定作品美丑或意境存亡的要害。”(10)

  点、线、面是构成一个画面的最基本的视觉元素。无论是架上绘画还是艺术设计,也不论是东方本土艺术,还是西方现代艺术,更不论倾向于写实的具象表现,还是偏重于非写实的抽象表现,点线面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形式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不同艺术媒介上,由于表现形式和风格的不同,表现手法及材料的不同,加上作者的情感、艺术个性以及审美取向的不同,那么呈现出来的形态、表现力及内涵也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吴冠中深谙此理,在他的抽象绘画作品中,就特别重现点、线、面的视觉元素的运用。吴冠中说:“我自己长期探索用点、线、面,黑白灰及红、黄、绿有限数种元素来构成千变万化的画面,展拓画幅,在点、线的疏密组合中体现空间效应。”(11)

  吴冠中先生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大胆地使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语言,即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抽象语言——视觉造型符号。他画松、画藤、画长城,却不见松,没有藤,也看不见直观的万里长城,有了只是苍莽纵横、婉约扭动的线条和疏密有致、大小不等的散点,以及方圆不一,斑斓闪烁的色块,点线面的造型符号通过设计构成布局,成了他表现绘画主题的生动语汇。在表现手法上,他首先打破传统笔墨对自己的局限,大胆地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包括在内的绘画技巧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结合融会,进行着各方面的设计性的探索与尝试。在他眼里,任何技法,包括传统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12)他画中国画,有意突破传统笔墨条条框框的束缚,在表现技法和工具上另辟蹊径。他作画有时不用毛笔,而是手握板刷,在画纸上肆意挥洒,纵情描绘;或用漏斗挤出线条,用原珠笔落款题字,追求不同的线条产生出的不同效果,或粗或细,或滑或涩,或疾或缓,性格迥异;有时他又手托墨碗或调色碟赤足踏在巨大的画纸上,走动泼洒,滴淌喷射,设计理念通过有节奏的身体律动,留痕在画面上,产生出许多特殊的肌理效果。这些特殊的效果,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亦不是简单的绘画手段所能表现出来的,而恰恰应该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一种释放,是此时此刻意境氛围赋予画家瞬间的机缘所获得的“存在状态”,“得到了禅宗般的超越感觉”。所以有人说,吴冠中的画,是他丰富情感的升华,是“生命激情的燃烧”。

  作品中的设计表现

  吴冠中在创作中,由于采用有别于一般绘画的表现手法,而是大量地借鉴和运用了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原理,用点、线、面作为视觉元素展现画面的形式感,采用抽象的造型符号来表现作品主题,使他的作品中的设计意味特别明显和突出,以致成为吴冠中抽象绘画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点、线、面作为设计语言,是具有直观特征的表现语言。平面构成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它体现了作者对视觉元素的有目的、主观性的具体运用;它借助一些有规律性的结构骨架,完成对形象造型符号在画面空间中的组构、编排与重建。如果说点、线、面是设计中最小、最基本的视觉“语汇”,那么形式多变的结构骨架就是设计语言的“语法”,运用得巧妙恰当,其变化无可限量。比如“重复”(也可称反复),是平面构成的一个最基本的骨架形式,它通过对简单的基本形或作垂直、水平与倾斜上的数量重复,或变动其疏密、宽窄,或变动其方向,都可使画面产生视觉形式上的新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恰恰能给人带来清晰的节奏和旋律的美感享受。吴冠中的彩墨画《中国城》、《故乡》、《水乡行》等作品就是采用了点的重复构成来表现主题的。画面上几乎全部是用点画成,大小方圆不同形态的点,肆意泼洒与有序描绘的点,成了吴冠中造型语言的最单纯的“语素”,经画家别出心裁地巧妙排列结合,就成了描绘水乡、古镇、小城的视觉造型“语汇”,给人以丰富的遐想。再看吴冠中的彩墨画《春曲》、《林间老树》、《情结》、《华山松》等作品,足可领略到吴冠中用线的老道和娴熟,他用线,粗线豪放刚毅,细线柔媚圆润,直线粗犷有力,曲线婉约缠绕;线条在吴冠中手中,简直充满了魔力,时实时虚,时硬时软,时急时缓,时滑时涩,纵横穿插,性格迥异,这一单纯有限的形态元素,随着画家把它纳入设计骨架而不断繁衍生发,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图形样式。通过欣赏和品味吴冠中的《窗之眼》、《东方之窗》以及《都市》系列作品,更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直接采用了点、线、面的形式构成原理,直接借鉴和采用了平面构成中的重复、近似、渐变、放射、特异、密集、对比等骨格框架,用于抽象绘画创作,对画面进行空间分割,营造新的空间形态;对立体对象进行平面处理,完成造型元素在画面中新的组合与搭配,变三维立体空间为二维平面空间,营造新的图形形态样式;打破中国水墨画的传统技法,为了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油、墨、色并举,描绘泼洒,不择手段,营造新的肌理形态;而色彩形态是设计的一个重要属性,在色彩的运用上,吴冠中同样摒弃了对自然色彩的简单描摹,而注重色彩中主观情感因素的表达。他是把色彩当作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视觉语言来运用的。看他的作品《渔舟》、《无题》、《都市》等,我们可以发现,吴冠中作画用色大胆、泼辣,不被繁琐的细节所累,而着眼于构图着色的大布局,一切从设计的大势出发,他有时基本上直接用原色作画,色彩灿烂明亮,不拘泥对象的自然色彩,而主观恣意,随心所欲。他使用浓烈的色彩时,大胆地融入东方的墨色,浓墨重彩,色墨交融,营造出一种色彩单纯而绚丽斑斓的对比效果;他有时则点撒一些小的、对比强烈的色块来表达抽象的符号与形象,追求一种装饰趣味;有时又运用强烈明亮的色块与粗犷浓重的墨线穿插对比,使画面具有一种交响乐般的力度。吴冠中作画,用笔用色挥洒自如,迅疾有力,他在用纯粹的形态设计着画面,表达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艺术的真实。他就像一名高超的作曲家,把线条作为五线谱,把色块当作音符,激情高昂地谱写着一首首华丽恢弘的乐章。

  吴冠中先生不仅是画家,同时也是设计家,他在绘画中的设计理念将带给我们深深的启示。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