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195年的迷狂”开幕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6-22 13:53:32 | 文章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陈小娣-同根生

195年的迷狂

审视当代绘画I—关于绘画性的研究与公众绘画项目

展览地点:龙艺榜画廊

展览时间:2009年6月20日到8月10日

策展人:托泥

参展艺术家:王克举、李晓林、王家增、杨宏伟、杨大治、张颖、陈小娣

 

195年是参展艺术家从绘画启蒙开始从事绘画的时间总和。

问题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如何画—中国当代绘画的观念性转换。

作为评价架上艺术的关键因素,“绘画性”是指在二维平面绘画中,抽离题材之外的视觉形式、手工痕迹、个人化的情绪趣味等;“绘画性”赋予作品人性的、生命的痕迹,营造了创作者在场的幻觉。八五新潮以来,中国主流的架上绘画关注以图像叙事表现社会性问题;政治波普、卡通一代之后,外在图像创新的灵感逐渐衰竭,艺术家开始对内在绘画方法论的观念性尝试,如曾梵志(乱笔)、尹朝阳(锯齿旋转痕迹)、王光乐(寿漆多层平涂)等人的实践。装置、影像新媒体等多元探索也激发着当代艺术家对绘画方法论的反思与变革。作为持续性的当代绘画研究项目,本展览关注对当代“绘画性”的思辨,通过展现艺术家的实验性创新和观念思考,以及更广泛的公众参与的绘画活动,企图澄清、扩展对中国艺术创作中“绘画性”的认识。展览结构分为艺术家作品、文本文献及观众的交互活动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跨越媒介与风格的绘画

参展艺术家都对绘画都有着圣徒般的信仰,在艺术表现媒介多样化的当代坚持着绘画的纯粹性。展览的标题数字是他们从绘画启蒙开始从事绘画的时间总和;在这个惊人的时间洪流中,他们不懈的、近乎苦役般的艺术实践波荡着生命的激浪。他们之中既有以造型功力名扬画坛的名家,也有打破常规的学院精英,源自不同的生活与学术经历;展览包括油画、水墨、素描、版画等,风格从写实到媒介跨界实验;他们的作品在对绘画技巧的非凡的控制能力之中,表现了强烈的创新欲望。展览关注艺术家的绘画之过程性及其背后的思考方法,以其作品的异质性和理念的分歧拷问着我们对绘画的信念。

第二部分:关于绘画性的研究文本

参展艺术家被策展人邀请回答下述问题,以澄清了他们对绘画性的方法论路线:

1. 从事绘画有多少年了(从艺术启蒙开始计算)?

2. 你的绘画的最重要的方法论上的独创性是什么?

3. 绘画这一古老的技艺正逐渐被新的艺术形式所淹没,你作为画家的当代价值在哪里?

4. 请提供一个在你的绘画生涯中的轶事或事件。

参展艺术家之间的“代沟”与迥异的学术追求必将产生丰富的文本,颠覆对绘画的常规认识,诱发更多可能性。

第三部分:绘画训练及观众参与

艺术家被邀请提出一个可付诸实践的绘画练习方案,以隐喻其独特的绘画方法论理念。

训练方案的要求:

1. 反常规的、赋予绘画以新的行动视角;

2. 游戏性的,适用于非专业人士;可用简单的纸、笔实施。

 

参见示例

作为展览的有机整体,展览期间,现场将邀请约400个观众(包括各年龄段的成人和学生,与国际学校的合作使其成为艺术教育课程的一部分)采用艺术家提供的方法进行绘画游戏,以观察艺术家观念性的绘画游戏方案在现实中引发的可能性。

策展人笔记:

一、中国当代艺术的绘画性问题:西方及东方传统的混合影响与当代精神

绘画性问题是和美术史的演进相互关联:印象主义对光线的痴迷、表现主义对内在情感的关注、波普艺术对公共图像的处理等,不同的艺术流派综合地都影响着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判断(也许因为后者本身就是西方艺术各流派的综合体)。中国的经典水墨有着丰富的关于绘画性的美学与方法论成果,笔墨与意境等组成了完善精致的金缕玉衣,束缚着创作者。伴随着传统水墨对当代问题的失语,中国画家也通过油画为主的西方媒介探寻着中国传统绘画性的移植嫁接,即“油画民族性”问题,或者在宣纸上尝试跨媒介的实践。

当代艺术抹平了宏大叙事与日常私人化的界限,绘画从题材到手段都从精英的纯粹过渡到日常的随意性和主观表现性。英雄已死、信仰缺席,日常的洪流淹没一切。同时,绘画性的价值观判断也表现为多种观念的混杂—从传统美学范畴走向主观潜意识的、波普的、街头文化或写意的等,背负着沉重的东方传统。因此,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绘画性的认识显得异常混乱和复杂。

模糊的当代中国艺术的“绘画性”判断:

1) 是一个技术的、品味修养的问题,也是一个观念性的、形而上的问题;

2) 其概念与范畴是模糊的,是美学问题而又超越美学;

3) 是综合西方多种绘画风格的主观经验主义,伴随着对断裂的东方传统的深切思念…

本次展览的意义在于拨开覆盖在当代“绘画性”问题上的杂草,理清问题、划定边界。

二、195年的迷狂:绘画的当代创新实践

对绘画方法论的研究也许是西方艺术形式变革的动力。绘画不仅是作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