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公社“16年”艺术展

首页> yabo88备用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0-07-07 14:09:25 | 文章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陈长伟:艺术、生活、人生,其实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没有所谓的某种高深的东西在支撑,在告诉大家要如何如何。

向卫星:艺术,现在都是很入世的,都是跟生活中有关系的。说到灵魂,这就太严重、太严重了!艺术家其实是一个小众群体,他不能改变什么,最多只能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问题就很不容易了。我们大家都只是把对生活的理解和想法借助某种表达方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罢了。

陈长伟:灵魂!这个太可怕了,不适合我们这么调侃的来说。艺术的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被选择。

记者:但是这样一种情况经常发生,当我们不喜欢一件艺术品的时候,总会有人这么说,你没有看到它的灵魂,所以才不理解它。于是,灵魂这个问题就在我的脑子里总是转来转去。

薛涛:每件作品其实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对于不喜欢的作品,不入你的眼,它也有它的价值,只是它的价值标准不是你的。没有唯一的标准。

记者:可能这就是过去我们把它搞复杂了,这其实只是一个审美和价值标准的问题。

陈长伟:是的,是审美和价值标准的问题。这个和“灵魂”没有关系。

薛涛:可能这样说的人,是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所以用了一个不靠谱的词——“灵魂”。

陈长伟:这样完全是误导别人。所以,今天要跟大家说清楚,看不看得懂一件艺术作品跟灵魂没关系。

波普与时尚

记者:我有个问题一直都想问,什么是波普?现在这似乎是一个很流行的词语?干什么都说是波普。某品牌出了块墙砖是波普,做个艺术品也是波普。

陈长伟:P—O—P。POP就是波普。

和丽斌:流行就是波普。波普就是最容易流行的,大众、复制、消费。

陈长伟:它是一个消费、复制和传播的概念。

和丽斌:这个概念最早是评论家提出的。当时美国的评论家在总结一些年轻艺术家的风格时,发现绘画里有很多这种商业流行符号。是一种审美观、美学观的变化。在过去的绘画中所表现的内容是有限的,波谱艺术出现之后,什么都可以出现在画面中。例如一个日用品,反复反复的出现,,没有任何的表达,只是纯粹的重复一个图象,但它就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这其实也是艺术家审美取向的一种变化。

薛涛:把它当作一种学术观点提出来其实是有针对性的。提出波普主要是针对过去那种不易于传播的图像。波普是一种概念,可以是画,可以是实物,可以是装置,可以有很多表现方式。它的特征就是不同于过去的媒介传播,更便于商业的推广。

和嘉:现在的很多当代艺术评论家都会把艺术家定论,但其实我们是不愿意被定论的,因为很多东西都不是那么单一的。很多人谈到波普,都把它看成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消费品文化、消费意识。这一方面,当然作为概念,评论家已经提出。但我们的生活中,其实美国有美国的波普,中国有中国的波普,前苏联有前苏联模式的波普,这都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创作空间不一样,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像王广义,他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波普,他作品中出现的中国文化、政治元素,以及作品表达方式,就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和美国的安迪•沃霍尔就大有不同,虽然他们同属于当代波普艺术。甚至可以说,美国的波普艺术使得安迪•沃霍尔成为了美国时尚的代言人。

记者:是的,很多人都觉得艺术家是一个很时尚的职业。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下,艺术家就是时尚的代言人。似乎现在的艺术家都很懂得营销自己。

和嘉: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艺术和商业之间这么多年来的纠缠不清的关系问题。如果你了解当代艺术就应该知道,现在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要看每个艺术家对这个的理解和对做艺术的判断。所以,有些艺术家会让人觉得他的艺术品更商业化一些,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就会给人感觉更学术化、纯粹化些。但我相信,更多的艺术家都会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中间点。不过,这只能代表我个人的观点,现在我考虑的问题就只能到这个点上。

艺术与极端

记者:跟大家聊了这么多,我个人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现在的艺术家都不极端。

向卫星:对啦!

记者:可能在过去的观念里,尽管艺术家不能说是嫉世愤俗,但他至少都很尖锐。

兰庆伦

 

     1   2   3   4   5   6   7   8    


简 介

 

相关yabo88备用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