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胸怀未来的中国制琴师

时间:2017-09-20 16:10:46 | 来源:亚博备用网址

艺术家>

崔宪先生在赵岐生工作室测试小提琴声音

在制作小提琴方面,本人完全是外行。虽然从事音乐工作,也是远离提琴制作的音乐理论工作。但当我看到赵岐生先生《提琴制作声音拾零》的书稿时,书中浸润的工匠精神和制琴智慧,即让我感慨不已,思绪万千!这是在举国上下都在大谈工匠精神,提倡工匠精神时,赵岐生先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答卷。他提出了提琴制作中的“现代琴”与“未来琴”理念、方法和制作这些在提琴制作声音中最重要,但又没有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让人们看到了作者在制琴上睿智的思考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提琴制作声音拾零》虽然也谈到提琴制作的具体问题,但目的并不是谈如何制琴的工艺细节,更不是提供制琴的灵丹妙药。其目的在于:真正能发扬工匠精神的,除了制琴工艺的精湛,制琴经验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作者所提出的“整体思考”“默会知识”和“悟性”等,这些制琴工艺以外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作者希望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同行和关心制琴业的人们一道,为世界制琴业贡献中国制琴师的智慧。

就“工匠”和“工匠精神”而言,我国比欧洲有更久远的历史和更深厚的传统。《周礼》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百工”即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工匠。在王公、士大夫、商旅、农夫和妇功中,百工是“六职”之一。“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这些评语,给予了百工极高的评价。百工分工明确,技艺精湛,以家族为载体,将技术与工艺在家族内部世代传承而不涉外族。他们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也体现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锻造出了如“越王勾践剑”的宝剑,培育出了如项羽“乌骓”的宝马,炼铸出如编钟的曾侯乙钟,打造出了如“天子驾六”的马车,也产生了鲁班这样的神匠。可以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中,处处可见古代工匠所创造的高超工艺和完美艺术,更可见其中深深蕴含的工匠智慧和工匠精神。

当世界公认的提琴由意大利的提琴制作大师们制作,最高水准的制琴工艺由斯特拉蒂瓦里和瓜纳利等大师们所代表,那么,制作工艺与制琴智慧在三百年前即由他们制作的“未来琴”折射出来。

根据这一认识,作者指出:“中国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小提琴的制造和出口大国了。但是,我们的制琴业做了太多的还是普及琴,不是高档琴,更不是艺术琴。现在意大利小提琴制作家协会已经把小提琴定为‘艺术提琴’”;从“提琴制作大国”,如何能成为“提琴制作强国”,仅仅有提琴制作工艺是不够的。如何做出“抑制振动”的“未来琴”,是摆在我国提琴制作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作者又指出:“小提琴的声音并不是完全能做出来的,制作只是声音初始,它需要时间来培养,才能发出最好的声音”;制琴“只从三维的角度考虑也还不行,还要有时间的维度,这就是四维的角度了”;“我深信其中有规律,我只能把我明白的或想到的先写下来”。

作者再指出:斯特拉蒂瓦里的可贵之处在于,他70岁以后从工艺、声音都在改进,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他们虽然没什么更多的“文化”,但“默会知识对于制琴师来说是更为重要的知识。因为,它是进入这个学科深度与创造性,并迈向高峰的唯一通道”;“正确的思维方式与丰富的默会知识,这才有可能攀登制琴之路的高峰。”

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具有宽广胸怀和崇高境界的中国制琴师进行的思考,也看到了中国提琴制作业为世界做出贡献的曙光!

 

崔宪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音乐理论研究专家)

艺术家赵岐生个人主页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