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在松美术馆的白房子里,走进一场色彩斑斓的抽象艺术之旅

在松美术馆的白房子里,走进一场色彩斑斓的抽象艺术之旅

时间:   2019-07-21 20:35:00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展览现场

抽象艺术是一种绝对性的艺术,它追求的是精神性。——康定斯基

世界上第一件完全意义上的抽象绘画作品出自瓦西里·康定斯基之手。与康定斯基同为抽象艺术的先驱,马列维奇绘于1915年的著名画作《白底上的黑色方块》以及蒙德里安笔下描绘纯色几何空间的黑色线条是该领域最具历史意义的经典之作。自此,抽象艺术作为一种流派、一种风格,延续至今。无数艺术家承继了抽象艺术的绘画传统,并为其开枝散叶。经过近百年的沉淀,图景蔚为可观。 

展览现场

7月19日,“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在北京松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了出生于不同时代的13位艺术家的精选作品。从亚洲到美国以及欧洲,此次展览参展艺术家的出生时间以十年为一个间隔,比如维维安·斯普林福德出生于1913年,当时正值抽象艺术的萌芽时期。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抽象艺术受到“新表现主义”具象运动的挑战,此次展览最年轻的艺术家亚历克斯·伊斯雷尔正是出生于这一时代。展览不仅尝试以时间的逻辑呈现近一个世纪以来抽象艺术的演变,更试图通过不同艺术家的绘画个案,展现抽象艺术实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策展人尼古拉斯·特瑞布雷接受采访

在策展人尼古拉斯·特瑞布雷看来,此次展览展现了当下抽象艺术的多样性:他们的作品之间在形式上存在诸多关联,对色彩的探索成为展览中连结作品的一条主线。

维维安·斯普林福德,《无题(马提尼克岛系列)》,1974,布面丙烯,226.1×223.8×3.8cm © The Vivian Springford Administration,摄影:Matt Kroening,致谢维维安·斯普林福德管理协会

作为本次展览中距今所处年代最为久远的艺术家,美国抽象派女性艺术家维维安·斯普林福德(1913-2003)的作品将我们带回上世纪70年代。在维维安·斯普林福德艺术生涯的早期,她的作品主要强调手势带来的偶发性与即兴效果,追求色彩的自由挥洒泼溅,与抽象表现主义有着明显的联系。50年代,艺术家开始受到中国书法、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直接结果便是她于70年代的作品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染色绘画手法。艺术家用特有的水墨画技法,使彩色线条经过层层晕染,产生类似中国画的泼墨效果,由此开发了色彩在抽象绘画领域的延展性与视觉张力。她的作品通常是一次性完成,不经二次修改或加工。在斯普林福德看来,绘画的行为是“尝试理解这个宇宙的普遍性……我希望通过色彩的有节奏的运动来表达内在的自我和能量。对宇宙、繁星和自然无垠性的探索是我永恒的追求。”

图里·斯梅第,《六个黄色椭圆》,2015,布面丙烯,150×120cm © Turi Simeti 摄影:SVen Laurent- Let me shoot for you,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图里·斯梅第,《八个红色椭圆》,2015,布面丙烯,80×80cm © Turi Simeti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意大利艺术家图里·斯梅蒂(1929-)是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零”艺术运动的重要一员。该运动试图对经受二战破坏的欧洲艺术树立新的标准,对绘画进行重新定义。艺术家们往往热衷追求单色,强调画面的平静与单纯。图里·斯梅蒂的作品兼具绘画性与雕塑性,他在画布下自由地分布自制椭圆形木具,使红色、黄色、白色、绿色等单色的二维画面因此产生了三维的视觉效果。同时,借由画面中光线与形状的自由组合与起伏,使斯梅蒂的绘画充满了单纯的静谧和律动的优雅。 

金昌烈,《水滴》,1997,布面油画, 181.6×229.9×3.2cm © Kim Tschang-Yeul 摄影:Matt Kroening,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水滴”是韩国在世艺术家金昌烈(1929-)作品中的典型符号。对于“水滴”的探索既源于东方的哲学传统,又是艺术家对创伤性记忆的自我疗愈。金昌烈曾于朝鲜战争期间在军队服役,这段战争经历曾经年困扰着艺术家的工作和生活。完成在国内的艺术教育之后,金昌烈曾于1966年移居纽约并于1969年定居巴黎。在接受了波普艺术等西方诸多艺术流派的影响之后,金昌烈找到了一条融汇东西的绘画之路,他将抽象抒情、波普艺术与中国书法、绘画的技法融为一体,并在此后四十余年的岁月里持续探索“水滴”这一主题。金昌烈曾说:“我的水滴画源于我过往的生活经历。每一粒清澈无瑕的水滴都有自我净化的神奇效果,它们不断回归到初始状态,展现了一场完全的虚无。”

河钟贤,《联合》系列,2017,亚麻布、油彩,291×218cm/件 ©松美术馆

同为韩国艺术家的河钟贤(1935-)在本次展览中带来他创作于2017年的新作。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河钟贤便凭借“联合”系列作品声名鹊起。艺术家将厚重的“长条形”颜料涂于麻布上,作为韩国“单色画”运动的重要成员,他通过增加物质性和色彩体积感的新方法,进一步延伸了他从三维转化为二维的艺术实践。

詹姆斯·特瑞尔,《白色舞蹈》,1967,角投影,170×131.5×57cm © James Turrell 摄影:Matt Kroening,致谢阿尔敏与伯纳德·鲁伊斯-毕加索基金会

詹姆斯·特瑞尔,《樱桃》,1998,空间投影装置© James Turrell 摄影:Florian Holzherr,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光线是美国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1943-)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元素。艺术家曾说,“我喜欢把光作为一种物质材料,但是我的媒介是真正的感知。我想让你感觉到你的感觉,看到你自己见到的物件。”此次展览中,艺术家创作于1988年的空间投影装置《樱桃》在松美术馆重现。观众需要进入一段完全漆黑的展厅,就像盲人一样在黑暗的空间中摸索试探并寻找观看作品的最佳位置。最开始,展厅前方会出现一个模糊的红色方块,随着观众在展厅中停留的时间越久,其对所处空间和红色方块的感知所产生的变化将越大。“观众看到的是什么,是自己在观看的行为。对我来说,关键在于创造一种沉默的思想体系。”

约翰·M·阿姆利德,《贝詹姆特》,2018,布面综合材料,225×150cm© John M Armleder 摄影:Annick Wetter,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约翰·M·阿姆利德(1948-)曾投身激浪派运动。1979年,艺术家凭借其“家具雕塑”系列作品蜚声国际。展览展出其创作于2018年的新作《贝詹姆特》,艺术家在垂直或水平放置的画布上随意倾倒颜料,然后用各种前卫材料(如亮片或汽车喷漆)加以混合。

徐渠,《货币战争-新和旧的10元人民币》,2015,布面丙烯,150×158cm © Alex Israel 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本次展览中唯一的中国艺术家徐渠(1978-)在德国期间曾师从阿姆利德。回到中国后,他发展出一种不拘一格而富于变化的创作风格,对权力关系和欲望进行着持续探索。《货币战争》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将全球各地纸币上的图案转换为多彩的抽象构图,作品折射出文化与金融的双重意义。

君特·福尔格“网格画”系列

德国艺术家君特·福尔格(1952-2013)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作单色壁画。他的作品擅长从蒙德里安、布林奇·巴勒莫等抽象大师的创作中汲取灵感。此次展出的“网格画”系列以保罗·克利20世纪30年代小幅水彩为基础,艺术家将其中细节放大至可观的尺寸。在福尔格晚年的创作中,网格变得愈加随意,甚至让位于近似涂鸦的色块堆砌。

西尔维·夫拉里,《眼影腮红盘(2018冬款)》,布面和木面丙烯,152.5×307.8×10.8cm© Sylvie Fleury,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西尔维·夫拉里(1961)深入研究以现成品为材料进行创作的传统,同时借鉴波普和极简艺术的视觉元素,通过巨大的彩妆盘,对化妆品、时尚消费背后的欲望与权力结构提出质疑;安瑟姆·雷尔(1970-)创作于2017年的作品《无题》利用聚酯箔或镜面等创意材料,将绘画和雕塑的流行美学向装饰概念的方向拓展;类似按压颜料使其穿透麻布的方法同样可见于马克·哈根(1972-)的创作中;让-巴蒂斯特·贝尔纳代(1978-)的绘画同属抒情抽象风格,他将鲜明的色彩与光线融合,使画面中氤氲着一股气韵萌发,虚静忘我的精神氛围。

让-巴蒂斯特·贝尔纳代,《无题(灰色的天气)》,2016,布面油画, 205×290cm© Jean-Baptiste Bernadet 摄影:Rebecca Finale,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马克·哈根,《未命名(酞菁绿)》,2017,粗麻布、丙烯、塑形泥,162.6×162.6×5.1cm© Mark Hagen摄影:Hugard & Vanovershelde Photography,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安瑟姆·雷尔,《无题》,2017,混合材料、丙烯、玻璃, 176×149×24cm© Anselm Reyle 摄影:Anselm Reyle Studio,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亚历克斯·伊斯雷尔,《无题(平面)》,2013,丙烯、灰泥、木头、铝框架、陶瓷砖 ,243.8×137.2×8.3cm© Alex Israel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致谢艺术家和阿尔敏·莱希

展览现场

作为展览中最年轻的一位艺术家,亚历克斯·伊斯雷尔(1982-)自然代表了抽象艺术在当下的延续。此次展出的《平面》系列是伊斯雷尔的代表作品,他将画布进行剪裁,作品模糊了绘画与雕塑的界限,其创作灵感源自洛杉矶的建筑和城市景观,使人联想到干净如洗的天色和一望无际的落日余晖。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春辰讲话

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春辰认为,今天,抽象艺术并没有因为其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而退场,关于抽象的拓展和深入仍在继续。新抽象化成为今天新一轮艺术探索的目的之一。此次参展的这批抽象作品既反映了抽象艺术在今天依然强劲发展,同时也催发了艺术家寻找更多新的方法来扩大抽象绘画表现力的动力。新抽象意味着抽象艺术语言已经日常化,与现代人的视觉经验和习惯已经高度契合,对它的观览和欣赏都是当代人的日常功课。

松美术负责人王端在开幕式上表示:“这次群展,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们对抽象艺术传统的延续,以及他们通过不同方式为抽象艺术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创新。”

展览现场

松美术负责人王端讲话

据悉,本次展览已于2019年7月2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11月17日。同时,围绕本次展览,松美术馆还将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众体验活动,邀请观众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在松美术馆的白房子里,走入一场色彩斑斓的抽象艺术之旅。

(文字报道:台馨遥,本文图片最终版权©松美术馆

在松美术馆的白房子里,走进一场色彩斑斓的抽象艺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