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隋建国专访:当3D打印遇上雕塑家——此中有真意

隋建国专访:当3D打印遇上雕塑家——此中有真意

时间: 2019-11-04 23:39:04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生灭与真如——隋建国雕塑展”现场

2019年11月2日,隋建国全新雕塑个展“生灭与真如”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号的壹美美术馆开幕。就在这个展览开幕的前一天,全面展现隋建国20余年创作历程和艺术探索的“体系的回响——隋建国1997-2019”刚刚在北京民生当代艺术馆落幕。如果说“体系的回响”是对转变历程的梳理,那么“生灭与真如”则指向了艺术家的当下与未来。

走进壹美美术馆的展厅,正如隋建国本人所说:“这个空间我把它虚拟为一个银河系统,所有的展览作品就是里边的各种星云,这个展览所有的作品都应该归属到一件就叫做《云中花园》。”这次展览聚焦于隋建国的3D打印作品,却并不是炫耀这一新的科技方式。40余件身着银色外衣的大中型3D打印作品自然地散落在展览空间里,与这个硬核科技园区的办公空间深度拥抱。这是一个艺术家虚拟的剧场,想象来源就是信息时代漂浮在云端的数据。

隋建国 《云中花园-流星系列》 光敏树脂3D打印 尺寸可变 2012-2017

3D打印对于隋建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工作方法,对这一前所未有的造物方式的好奇,使得艺术家走进它、了解它、使用它,最终它成为艺术家思想的一部分。而在将艺术思想与这一科技方式的融合过程中,隋建国不断地触碰世界的本质。从展览开幕前与艺术家的聊天里,我们似乎可以窥见隋建国先生3D打印作品的真正含义。

“生灭与真如——隋建国雕塑展”现场

亚博备用网址:您首先谈一下这个展览的动因吧,是如何促成的?

隋建国:北京实创集团决定在科技园区建一个美术馆,实现艺术跟科技的交融,我觉得还是相当有魄力的。我本人从小也比较喜欢未知的东西,我愿意去尝试。如果不是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我肯定是理工科的。

在壹美美术馆馆长程辰邀请我参观了一次园区之后,我就说可以做个展览。但这个地方是国家级的硬核科技园区,我希望与这里的硬件进行合作,实现我金属3D打印的梦想。于是北京实创的领导跟园区里做金属3D打印的公司进行协调,这样我们成了合作关系,就在前两天实验刚结束,最终通过3D打印出了两件金属作品。这个展览就这样开始了,与民生的展览不同,这个展览就是聚焦于我对3D打印理念的思考。

隋建国 《云中花园-手迹5》 不锈钢3D打印 h69x55x30cm 2012-2019

 

亚博备用网址:一方面3D打印科技的发展对于传统雕塑行业,从您的《盲人摸象》开始,特别强调了人和泥土之间这种天然关系,这是一个悖论吗?二者如何统一在最新的作品中?

隋建国:首先说科技和艺术,其实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或者技术,因为任何艺术都得通过材料媒介来实现,那材料媒介就得有技术处理手段。哪怕是水墨画,造纸本身也很重要。像中国的水墨画,大概到黄宾虹、齐白石这代人就基本上停止,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所谓水墨画的现代化道路。但这条路在韩国和日本没有中断,因为它们之前受中国水墨画的影响,但后来首先纸和墨、笔上就用了很多新技术,由于有了新的技术,新的效果、新的画面才能出来,它会丰富水墨的语言本身。更不用说雕塑了,雕塑一直就跟工程结合,铸铜、铸铁等都是工业技术,小的瓷雕、木雕算手工,到了一定尺度根本不是手工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某一个艺术行当的发展甚至是突破,有时还真指望新技术。

3D打印技术的精确复制性和放大确实给雕塑带来挑战,但是这个挑战也会让雕塑升级,本来是2.0,可以借助这个技术升到3.0,即便其它一切都不变,也能升到3.0。现在很多雕塑家已经不用放大和翻制队伍,直接把小稿送到铸造厂,通过扫描直接打印出来,在上面做模具,然后直接铸铜,这中间少了一整个劳动力的集团,而且它的准确度比人工要好很多。

隋建国 《云中花园-甘瑙德玛》 光敏树脂3D打印、防紫外线涂料、钢架结构 h1000x300x300cm  2012-2019

但我所喜欢的3D打印,它不只是放大和精确复制本身。我认为3D打印的整个技术系统,它包括扫描、软件、打印系统、材料等,打印出来之后还有一个修正过程,如果尺度大就得组合,这里面每一个技术环节都会成为创新的支点。这需要需要艺术家亲自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去。比如我的金属3D打印,就保留了支撑,你觉得这个支撑可以利用,才能用上,否则打印厂打印的时候会自动给你清掉,它会以为这是你不想要的东西;包括我用光敏树脂材料,一开始打印出来,我觉得它就是一个玻璃钢,因为打印的时候每一片的尺度受限,所以就有拼缝,我就拼命地修,一直到修没它,让人觉得这是整个一个雕塑。随着慢慢的往下深入,我的发现其实这些拼缝就是3D材料和技术本身的一个缺点。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由缺点组成的,材料也是一样,它的缺点正是它的特点。后来我就把拼缝全部留下来,最新作品我都会露出它的内部,把它的空洞露出来,3D打印可以打实心的,但它是按克收费,所以当下的整个艺术生态,决定了它大多数时候是个薄壳。那我把薄壳也显示出来,与完整的雕塑有一种区分,它就是脆弱的、临时的、拼凑的……这种可能性慢慢地就开始出来了。

隋建国 《3D的面容-1》  光敏树脂3D打印 200x200x200cm 2019

包括我在放大过程中,把一个作品放大到大概五、六十公分,或者两米左右,也可以放得更高,但是一旦放到五米,所有的表面结构上的三角面就出来了。我就想这三角面是什么东西?在电脑里边它是网格的,像尼龙丝袜一样。真打印出来,放大到一定程度,这些网格也还在。这又让我想很多,一个是三角面本身的美感,像结晶一样,另外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物体真正的外表都是这样的?比如这次展览中庭的作品已经放大到八米高了,三角面就出来了。如果很小的话,它表面是光光滑滑的,它其实一直在那,只不过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已。像人的皮肤,表面看像一个光滑的圆面,但其实人的皮肤是鱼鳞状的。这个三角面,我觉得有可能是,如果说世界有本质的话,是不就是这个东西?但现在我们不承认世界有本质,因为世界的本质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各种说法、想法,都是在描述这个世界,却不能说这就是世界的本质。

这几个例子就说明我在3D打印的使用运用,之间互相加深了解的过程当中,找到了这么多可能性。这就会让我的雕塑慢慢的离开之前的雕塑样式。

隋建国 《3D的面容-2》 光敏树脂3D打印 200x200x200cm 2019

亚博备用网址:您刚刚提到这个世界本质,让我们想到了这个展览的题目“生灭与真如”其实是一个佛教词汇,这种生命感如何存在于科技之中?

隋建国:名字是我定的,然后跟策展人商量的。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词换成英语后就完全没有佛学的味道。但是要想用英文词汇准确地描述“生灭”与“真如”,还就得用这两个词。Phenomenon是康德的词汇,Suchness则是一个被创造出来表述一些说不清的东西的词汇。在佛学里,“生灭”与“真如”叫做一心开二门,一个是“生灭门”,一个是“真如门”,是人对世界的一个双重辩证的认识。任何事物它都是在生灭的,我今天、明天、后天状态都不同,随时都在变化,在生长或者在衰老。但是在所有这些东西里边,世界的这种变化的背后,有一个东西是永恒的。永恒用中国的话来解释,就是变化本身,就是“生灭”。《易经》的根就是变,只有变是不变的。

我就觉得这句话特别能说明我现在理解的艺术跟3D或者说科技跟人类的关系。人类其实没有变,肉体一直延续着,但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技术系统越变越快,都已经快控制不住它了。这就产生了问题,因此我们对此应该有什么态度?我用3D打印做雕塑,在科技园区做艺术展览或许就说明了我的态度。3D打印我已经用上了,而且越用越多,它参与主要的东西,未来它会有新的体系。

隋建国

关于艺术家

隋建国,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作为重要的中国雕塑家,隋建国在自己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处理方法、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所理解和认识。曾多次参加国际艺术群展及个人展,其中近期有:

群展:

2019年《物之魅力》郡立美术馆,美国洛杉矶

2018年《理查德·迪肯与隋建国》LA  LOUVER,美国洛杉矶

2018年《海南城市公共艺术计划——来自中英的艺术家》海口日月广场,中国海口

2017年《罗丹百年大展》大皇宫,法国巴黎

2015年《三人同船》玛格基金会美术馆,法国尼斯

2013年《城堡中的花园——第九届巴腾贝格雕塑双年展》德国法兰克福

2012年《见所未见,UNSEEN——第四届广东双年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12年 《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国上海

个展:

2019年《体系的回响——隋建国1997-2019》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9年《体系:隋建国2008-2018》OCAT,中国深圳

2017年《肉身成道》佩斯画廊,中国北京

2015年《触手可及》佩斯画廊,中国北京

2014年《盲人肖像》中央公园弗里德曼广场,美国纽约

2012年《隋建国的掷铁饼者》大英博物馆,英国伦敦

2011年《海牙天下》荷兰海牙雕塑艺术馆

2009年《运动的张力》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5年《隋建国:理性的沉睡》亚洲美术馆,美国旧金山

 

隋建国专访:当3D打印遇上雕塑家——此中有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