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乘上光影的船,漂向梵高的星夜——记莱比锡梵高光影艺术展

乘上光影的船,漂向梵高的星夜——记莱比锡梵高光影艺术展

时间: 2020-12-12 09:28:46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如果将城市人格化,德国历史名城莱比锡一定是标准的文艺青年。这里是歌德眼中的“小巴黎”,有享誉世界的国际书展和哥特音乐节;这里有巴赫、门德尔松、舒曼,他们都曾在莱比锡生活,并在这里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伟大乐章;这里有当今世界口碑顶级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以及在当代艺术中崛起并走红的新莱比锡画派。

但在2020年的最后几个月,很多人来到莱比锡是为了看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绝佳沉浸式体验的“梵高光影艺术展”正在莱比锡数字艺术中心(Kunstkraftwerk)展出。

梵高光影艺术展

鸢尾花开,杏林花落

莱比锡数字艺术中心位于卡尔海涅运河附近,看上去很像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西岸艺术中心这样的存在。从外观而言,满是涂鸦的老式砖墙厂房颇为传统、甚至有些萧瑟,但走进这个前火力发电厂改造的空间内部,数字艺术包装下“动起来”梵高,即将为你带来一场鲜花着锦的视觉盛宴。

“小粉”就是莱比锡数字艺术中心入口

疫情期间,梵高先生也戴上了口罩

网红打卡墙《在阿尔勒的卧室》

经过网红打卡墙《在阿尔勒的卧室》,就正式进入光影艺术展的展厅啦!

因为疫情缘故,展馆通过灯光在地面上投射出一个个符合社交距离(间隔1.5米-2米)的光圈,观众自行找圈席地而坐就行。

梵高极富表现力的个人标志性的艺术

灯光渐暗,音乐响起,梵高强劲的笔触、浓烈的色彩、极富表现力及个人标志性的艺术就此铺展开来。

《奥维尔教堂》(The Church at Auvers),1890年

《摘橄榄的女人》Women Picking Olives,1889年

《吃土豆的人》家中灯光昏暗,忧伤的配乐烘托出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1885年

但看见《夕阳下的播种者》向你走来,心情又能瞬间明媚起来。

《夕阳下的播种者》,1888年

就算提前知道了梵高的结局,当看见大朵大朵的《向日葵》和《鸢尾花》铺天盖地盛开怒放、维瓦尔第的《四季》在耳边响起时,只会让你更想前往《夜间咖啡馆》痛饮一杯。

《鸢尾花》

或者到《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和他谈谈心,陪他看看《罗纳河上的星夜》,让粼粼波光与你相融,至少在那一刻,只管享受梵高的《星夜》正在拥抱你!

当梵高的一众《自画像》如走马灯一样闪过,当《麦田群鸦》掠过头顶,你明白,故事就要结束了。在展览结尾,字幕即将走完时,梵高画笔下《盛开的杏花》最终被风吹散。声光之下,“动起来”的梵高似乎更生动了,人们看到了一个天才画家的横空出世、摸索前行,看到了巅峰中的爆发,也看到了癫狂中的陨落。

走出展馆的老厂房时,我们回头再次看了一眼斑驳的灰砖墙壁,方才鲜亮的麦田、漫天的星夜已然不见。鸢尾花开,杏林花落,联想梵高的一生,愈发有镜花水月之感。但转念又想,那盛开的杏树是他画给新出生的侄子的贺礼——人来人往,但梵高留给世间的美好正如新生命一样,至今生生不息。

正流行的“沉浸式”

整个“梵高光影艺术展”是一个约35分钟的沉浸式艺术装置,策展人在梵高一生中的两千余幅画作中,精选出关键节点的标志性画作,通过十个部分娓娓道来梵高在尼嫩、阿尔勒、巴黎、圣雷米、奥维尔小镇的过往。在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展厅内,24台激光投影仪将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以超大尺寸、极高的分辨率投影呈现,从天花板到墙面、甚至观众席地而坐的大厅地面,都成了承载天才艺术的“画布”,精心编排的音乐更为视觉体验锦上添花。

这种通过现代科技与经典艺术相结合的沉浸式表达,近年来在艺术圈颇为流行。本次梵高展主创团队中的意大利艺术家詹弗朗戈·阿努兹(Gianfranco Iannuzzi)便是个中翘楚,他擅于利用图像、声音和灯光作为感官交流的媒体,并通过巧妙的空间投射打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 Culturespaces: E. Spiller

在现代科技的改造下,被放大的画作裹挟着声乐扑面而来、直击人心,如同打破了“第四面墙”,而这正是詹弗朗戈所期待的效果:“我想给观众一个超越传统的观看方式,让观看者能走进作品的心,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当我看到孩子们在展览中追着投射在地面上的光影玩闹、以及情侣随着音乐在画中跳起舞时,我便知道这成了。”

除了梵高,詹弗朗戈用类似的沉浸式手法还演绎过莫奈、雷诺阿、夏加尔、达利的经典作品,他所制作的“维也纳分离派”创始者克里姆特的光影展更是巴黎光影博物馆的开幕作品。这个建成于2018年的数字化艺术中心,在开放的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成为艺术爱好者的新宠,并推出了日本浮世绘、奥地利当代艺术大师百水先生等不同时代经典作品的主题秀。

克里姆特光影展 © Culturespaces

佛登斯列·汉德瓦萨(百水先生)光影展 © Culturespaces: E. Spiller

日本浮世绘光影展 © Culturespaces: E. Spiller

经典艺术,花样重生

在千百年的发展中,艺术自身早已超脱了仅“由绘画和雕塑组成”这种上古观念。随着时代发展,艺术的表现形式还在无限拓展中,说到底,是为了能传播给更多的受众,并给予受众更好的体验以及更深的理解。无论是科技手段的介入、或是崭新的语言表达,让经典艺术花样重生,对当代艺术爱好者来说是“大确幸”;而即便是对普通游客或吃瓜路人,也可以让原本看起来有点高的艺术门槛降低不少,很多人或许会因此感到欣赏艺术品原来并非难事。

几年前,为了宣传展馆重新开幕,荷兰国立博物馆曾搞过一次镇馆之作《夜巡》的艺术“快闪”活动。试想一下这个情境,你正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人潮涌动的购物商场中逛着街,忽然商场的警报器铃声大作,细听之下觉得不对劲:“这铃声怎么听起来不太现代?”不耳熟很正常,因为被敲响的是17世纪的铃声。还没等你反应过味儿来,身穿真正古着服装的“民兵队”开始四处抓捕“嫌犯”,又是绳子垂降、又是列队前行,一通操作猛如虎后,“嫌犯”终于落网。最后,所有人聚于商场中庭大合影,当他们摆出熟悉的站位和姿势时,你终于恍然大悟,这群人竟然是荷兰国宝画家伦勃朗名作中的夜巡队“复活”了!伟大的《夜巡》就这样被心思巧妙地重生,视频通过互联网传遍四海,看者皆会心一笑。

© HuffPost

就在今年,国内也搞过异曲同工的艺术呈现,真人版《韩熙载夜宴图》视频一现身便火遍全网。在真人角色扮演下,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被“神还原”,网友们开始关心画作中的人物和背景故事,热议唐代礼仪及舞乐,顺便讨论一拨儿唐代美食到底有啥,其间还不忘弹幕留言感慨“这个韩熙载有点帅”。原本停留在画纸上的古人就此有血有肉地鲜活起来,惟妙惟肖的现代演绎瞬间拉近了艺术作品与普罗大众的距离。

当代影视更是对艺术家和经典作品的绝佳传播手段,比如,由“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和“脸叔”科林·费尔斯主演的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讲述的是与伦勃朗并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画家”的维米尔的故事;卡拉瓦乔、弗里达、埃贡·席勒等大艺术家都拥有自己的“专场”电影。

梵高也是影视剧的宠儿,2017年火遍全球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在真人电影的基础上、通过手绘作为全片的表达语言;更为知名的则是英国科幻电视剧《神秘博士》中对于梵高的展现,很多并不知晓这部英剧的人都极有可能看过第五季第10集中的这个片段。

在这段故事中,梵高被穿越时空的神秘博士带到2010年的巴黎奥赛美术馆,在自己的专属展厅里,他看到无数人正在欣赏并赞赏他的画作。为了让梵高听到后世对他的评价,神秘博士拉来解说员博士询问:“你认为梵高在艺术史上处于何等地位?”,由比尔·奈伊扮演的博士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对我来说,梵高是史上最杰出的画家,在任何时期,绝对都是最知名、最伟大的画家。他对色彩的掌控无与伦比,他把生活中遭受的痛苦磨难转化成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痛苦很容易表现,但如何糅合热情和痛苦,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壮丽,前无古人,也许也后无来者,对我来说,这样一个奇特的、狂野的、徜徉在普罗旺斯田野里的男人,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作为一个人,也同样伟大。”

在2011年的雨果奖中,本集入选最佳戏剧呈现(短片)奖。编剧理查德·柯蒂斯说:“狄更斯、乔叟、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他们在世时都十分出名。而在一生中,梵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从未被人称赞,毫不夸张地说他只售出过一幅画。这令我好奇,能否使用时间旅行来纠正这个错误。这就是我写这集的最初启发。”

在任何时代,与其说艺术家追求的是世界的认可,不如说是当下的这个时代,世界对于“美”会做出怎样的认可。对人们来说,绘画、雕塑、珍宝不再是被放置于静止不变的环境中的“静物”,除了前往博物馆、美术馆观赏原作,世人已有了更多便捷的、打破地域限制的途径与艺术亲近。

艺术并不小众,因为美,永远属于大众。(文/李宛潸)

乘上光影的船,漂向梵高的星夜——记莱比锡梵高光影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