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艺术家高孝午虚拟展览实验:让雕塑“飞”了起来!

艺术家高孝午虚拟展览实验:让雕塑“飞”了起来!

时间: 2020-12-31 13:21:07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快讯 >

近日,一场没有雕塑实物的的艺术家高孝午《共境》系列新作发布会在司马台长城举行。这是一次艺术家高孝午通过AR技术实践的新作全球云首发和传播。参会人员集体登上长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随时随地将艺术家的《共境》新作品在自己手机屏幕上显现,任意角度、大小,雕塑还可以动态变化,“飞”了起来!使用者可实现静态拍照和动态录影,并即时分享在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上,引发网络热议。

本次《共境》雕塑作品的呈现,不仅由公共场景转向虚拟空间,由单件独立作品转向数字化无限复制传播的方式,更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与公众间的观看、传播、互动的方式,这无疑是作为中国雕塑界中坚力量的高孝午自身创作语言和方法的再一次创新和突破。同时,本次《共境》AR体验不仅是一次新作云传播,高孝午的这一行动,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虚拟策展探索的一次具体实践。

艺术家高孝午2020《共境》全新系列的本次亮相,从该系列十余件作品中选择了三件:龟、鹤、鸽子,打破既往雕塑艺术作品有限复制规则,以增强现实(AR)技术数字化无限复制传播的方式邀约全球同时、无界体验和传播,阐释和传递“自然”、“共生”、“和平”、“共境”等理念和愿景。

高孝午在阐释“共境”的创作思想时表示:“《共境》意为共有、共生之境。其主题涵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共通、共融,而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数字化观赏艺术作品的方式同时传达出一种共时性,作品不存在于现实的空间中,却可以跨越地域、国界、文化、种族,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连接网络即可实时进行观赏体验。对艺术家来说是其艺术作品展示首次实现全球范围的共时、共赏,无界传播,希望借此可以进一步发挥艺术作用于社会的最大有效性。”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认为:高孝午的创作打破了材料和时空的物理局限,在作品与空间,空间与时间,作品与观者间构建起超越表象形而上的连接与沟通。艺术家以当代的艺术语言,无固有形态却颇具生命动态的材质,向观者传达出无所指却皆具象的世间万物,似乎象征着现实生活中一切和合事物的无常。亦如同大千世界中的百态,无自性却又在每个个体的心思脑海独具万象。艺术家打破了固有的定义概念,将自己的思想延展进作品,颇具张力地表达出一种沉静入定,绚绮欣然的深刻佛教哲理,呼唤起观者胸怀他者的美好体验。

作为高孝午艺术生涯的“伯乐”和见证者,国际策展人、艺评人陆蓉之认为:《共境》是高孝午在2020年重启以后推出的创作新理念和新模式,寓意为“共有、共生之境”,以互动的模式,唤醒人类内心对和平的共通渴望。高孝午以虚实相辅的手法,将手机、线上短视频等各种平台作为展陈的渠道,在万物相连的5G通讯年代,开创传播艺术创作的新天地,使得高孝午的虚拟作品,得以进入千家万户,并且可以时时互动,由观者进行艺术元素的挪用于自己的再创作。

在《共境》系列十余件动物造型里,高孝午挑选出具有东方意向的三种动物来反思人类与自然/地球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代表“和平使者”的鸽子,橄榄枝化作鸽子的翅膀,召唤着世间所有渴望和平的愿力,鸽子背负着伟大的使命来感化人世间。而“慢先生”的形象是一头龟,高孝午以水的灵动特性来塑造“龟因感恩溶于水,水因包容化成龟”的生命寓意,龟与水相融,无形化作有形,再现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的综合生命体。能够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鹤是“天仙子”,高孝午却将水草化为鹤的羽翼,来塑造植物向着“光明”而勃发的生命特质。高孝午借助自然生物的融合与共生,来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多重与多层次的复杂关系,希望在疫情过后的今天,带给全球化发展的新思维。

《共境》系列作品是高孝午在《再生》系列的基础上的升级版,他想从鸽子、龟、鹤的寓意中“唤醒最初的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探索生命的再生,进而思考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本质关系,在动态的语境中重新赋予了生物“共生”的含义。高孝午的艺术真正的魅力,不只是他的作品形式而已,他是当代艺术家里面最懂得邀约大众参与的创作者,他为众人而艺术的朴实精神,就是他创作价值的最高体现。所以,不论从创作的思考方面,还是在展览的选择方面,高孝午始终都在各种不同的公共场域实验他和社会接触与交流的模式。他的创作常常以个人情感的角度,纪录他不同人生阶段对社会的所思所感,他把生活本身变成艺术,透过他的雕塑作品表达了他的关怀与探索,他用艺术的方式来思考人生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所以,高孝午既是艺术天地里永远辛勤耕耘的农夫,同时,也是一位直观宇宙生命的视觉诗人。只是,这一次他的咏唱,是在远方,在云端,因为科技,艺术的观赏与分享可以随时随地、无所不在。

本次《共境》系列三件作品在长城的AR发布,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同时,高孝午为众人而艺术的实践和其艺术创作被全球多元人群的广泛、持续喜爱是“国潮”艺术家的典型代表。所谓“国潮”是它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它有中国文化的精神,它有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所以我们不但见证一种跨科技的雕塑的诞生,我们也在这里见证到一个“国潮”艺术家站在长城上,让我们一起前进!

文化学者洪顺章从儒释道的角度来看《共境》:共,共同也。众人协作,此为多。境,处境也。万物共处地球,此为一。共境的概念与今日人类命运同一体有着内在关联。在日趋纷杂的国际形势下,多边思想已不能起到合理的相互制衡作用,其思想也势必滋生对立、对抗的种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共同价值观的提出,成为人类共存于地球的终极理念。

美无国界。但东方之美偏于求善,西方之美偏于求真。求善者,美中带着道德理想,尽善尽美之外,余者不尽然;求真者,美中带着客观,隐含着二元对立。从儒释道的角度来看:同体大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此圆融无碍的佛教思想,乃宇宙之共境;道家的无为、齐物思想,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乃自然之共境;儒家的仁爱思想,寻求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乃道德之共境。东方美学具有和谐、中道、包容的特质,是天生自带温度的美学。高孝午雕塑,秉持凡人艺术理念,温而厉,和而不同。作品表现出观念的隐喻与形象的卡通,风格倾向富有时代印记,带有潮气息和时尚感。“共境”系列雕塑,以自然界的龟、鹤、鸽、蛙、鸟等动物为表现主体,《慢先生》以水的灵动特质表现龟的玄武,北方属水的古老的文化内蕴。也传递出水与万物之间的生命关联,是物我之间相互依存的综合生命体。《和平使者》以象征和平的鸽子、橄榄叶形象,从日常之意象中,深度再现动物与自然的一体性,传递世间正义、和平的力量。这些物象伴随着文明发源而来,已然进入人类古老的意识。古老的意象以现代的材质加以表现,带着浓烈的时代感和未来感,炫丽中透着一股冷峻之美。作者以一种凡人艺术的大爱之心,关注当下物我生存之共境

据说,同一物在不同层次的生命体中所显现出各不相同之境,比如人看水是水,天人看水是琉璃,鱼看水是宫殿。高孝午的“共境”作品,给人们提供了自他互换的视角,通过动物迁徙的特性,幻游于虚拟界,采风于虚空国。末了且听听——听鸟说甚,问花笑谁。

在策展人、艺评人段少锋看来:作品名为《共境》揭示出今天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人类命运和遭遇的一体化,尤其这系列作品诞生于2020年,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使得“共境”这个词具备了当代的时代特点,疫情所影射的现实世界的问题诸如全球化的危机,人类所面对的生态危机,这种反思都体现在了高孝午先生这系列作品中,可以这样说,正是对于2020现实的思考和长久以来对于人类命运的危机感和敏感促使艺术家创作了这系列名为“共境”的作品。全球共境是一个必然趋势,与以往“天涯共此时”相比,共境成为了全方位的共同体概念所引申的结果,正是因为全球化进程以及科技进步使得共境成为可能,而疫情所影射的危机则加强了这种共同体的共境体验,在今天后疫情时代,当我们回看2020,疫情一方面制造了隔阂,同时又让人们意识到全球一体化的必然性,在这样的共境语境中没有人可以孤立于世界之外,既然共境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只能加强全球协作来共同克服危机,因此《共境》所表现出的是一个应对现实危机积极的态度,这种积极恰恰是建立在对于现实的反思基础上的。

除此之外,作品《共境》在实体雕塑之外使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呈现出现实中不可见的奇观效果,这些雕塑可以放置于任何一个空间,无论是自然田野还是城市乡村,科技解放了艺术物质性的局限,使得作品变成了无处不在的数据,从物质到数据,艺术品的物质性实体虽然消失了,但是在数据形态传播中精神讯息却得以传播的更广泛了,所以跳离出以往单一的物质性雕塑,在科技的支持下变成了具备媒体属性的艺术,手机端的虚拟空间变成了巨大可能性的公共空间,从现实到虚拟形态,今天的社交网络、自媒体、移动互联网何尝不是巨大的不可触摸的公共空间?高孝午的《共境》建立起数据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虚实和动静结合起来,最终完善了作品和谐与平静的内涵。

总之,《共境》所包含的关系是多重的,传统和当下,全球和个体,现实和虚拟,反思和行动,数据和物质,这些多重关系使得这件作品具备了多重可能,高孝午2020新作中所呈现的个人思考恰恰就是2020必然作为集体记忆的一种参照,而正是因为《共境》诞生于此时,在全球共同面对危机的年代,这件作品具备了现实意义。

媒体人,雅昌艺术网频道主编裴刚,从长期关注高孝午艺术创作的观察中表示:此次高孝午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节点提出“共境”,并且作品也突破了与公众之间的物理空间的隔阂,随时可以互动,作品语言也更倾向于精神性的表达,或者称之为某种灵性的提升。他的早期作品介入现实,表达消费时代人们的焦虑,以及裹挟在消费狂欢中的软暴力。《出入》中的禅者仿佛是艺术家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所呈现的自在之态。之后的《再生》系列的作品也是一次创作上的“再生”,从对人的现实问题的介入转向了所有生命存在状态的关注,此次《共境》系列作品以数字化的呈现方式,也是个人作品与公共互动、传播方式的突破。

苏富比艺术学院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能,以自己《共境》AR的亲身体验,认为它充分体现了艺术、科技的最新结合。前一天在她家桌子上飞过的天仙子发布会当日会飞上司马台长城。未来艺术作品尤其是雕塑在不同环境中将有更多想象的可能。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会促使大家去革新去创造,然后开启一个新的艺术、科技、人文、生活共同的一个新的大融合的年代。

高孝午工作室 《共境》AR项目负责人张菁菁做项目介绍和技术讲解

据介绍,高孝午《共境》AR体验的游历除了全球的计划外,在国内的各大城市同样会设置线下互动点,未来在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公共场所同样设立共境系列的AR体验点,增加AR虚拟展览的地域互动性。

《共境》-和平使者

《共境》-慢先生

《共境》-天仙子

高孝午作为中国最早也最重要的探索艺术在公共空间诸种可能性的艺术家之一,

在二十余年的艺术历程里,始终以持续不断地创作和实践探索雕塑艺术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互动性。此次以增强现实技术首先发布的三件《共境》系列作品是艺术家探索作品的公共性与互动性的全新尝试。

  

高孝午《共境-慢先生》—司马台长城

本次《共境》作品AR发布,通过微信小程序、web网址、手机应用APP,三种载体来满足不同的手机系统以及全球不同的使用习惯,如果使用者无法使用微信或者不愿下载APP,扫描链接web端的二维码用浏览器打开即可体验,当然使用者也可以选择下载手机应用享受更加稳定的体验效果。

高孝午《共境-慢先生》—司马台长城

高孝午《共境-和平使者》—司马台长城

高孝午《共境-天仙子》—司马台长城

《共境》系列作品是在艺术家高孝午《再生》系列的基础上,从想要“唤醒最初的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探索生命的再生,到思考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本质关系,在作品中既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龟、鹤,也有象征人类共识的和平鸽,但在“共境”的语境中更加重新赋予了他们共生的含义,龟与水相融,无形化作有形,水草成为鹤的羽翼,橄榄枝化作鸽子的翅膀,借助自然生物的融合共生来表达人与自然间的多重关系,也希望在疫情的今天带给全球化发展新的思考。

本次在记录和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举行的“共境”作品AR公益发布,艺术家高孝午借助具有东方意向的动物来思考人与地球自然间的关系,来传达世界天地和谐共生的理想,艺术无国界!与此同时,12月20日也恰为国际人类团结日。高孝午在发布当日感言:2020年是太特殊的一年,在我们的共同处境下,我用艺术的方式呼唤自然、共生、和平、共境,呼唤人们重新思考和面对自身生命与世界的关系!呼唤人类找回和燃起内心的大爱,呼唤共同拥抱未来!

 高孝午《共境-慢先生》—司马台长城

高孝午《共境-天仙子》—司马台长城

高孝午《共境》新作AR发布-艺术家高孝午与嘉宾在司马台长城合影

高孝午与《共境》—司马台长城

八达岭长城

飞翔的雕塑动态展示

《共境》作品展示介绍

本次高孝午《共境》新作展示,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观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web网址端或微信小程序、下载APP的方式均可体验,点选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放大、缩小、旋转,与现实场景进行融合并拍照(或视频)互动。三件雕塑作品分别设置了静态与动画两种展示体验,只要连接网络,在全世界的任何角落均可支持98%以上的手机机型进行操作。

高孝午艺术AR体验云上展

高孝午

高孝午一直秉持”当下即是”的观点,在艺术上实践”凡人艺术”。其作品多以轻松幽默, 温和无戾气的方式,透露隐喻的、非极端的理性思考,表达对社会的关注、批判和反思。早期代表作有《标准时代》、《城市梦想》、《我们这一代》、《软暴力》、《出入》等系列,近期作品《再生》等系列,着眼“日常”现象,以平等心邀约大众,“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用共境探索万物之间的生命关系”,善巧于心、方便于人,力图发挥艺术作用于社会的最大有效性。

作品曾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9),曾获得胡润当代艺术特别贡献奖(2014)、新加坡首届国际华人文化周文化与艺术大使(2016)、《罗博报告》2017年度艺术家、《时尚家居》2019年度人物等。

高孝午的作品被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公共空间和私人收藏。如纽约MOMA、澳洲白兔艺术基金会、俄罗斯叶卡捷琳娜文化基金会;腾讯集团、凯德置地、北京侨福芳草地、上海K11、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星展银行、上海香港广场等。

艺术家高孝午虚拟展览实验:让雕塑“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