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英格夫·霍伦和他的“机器幽灵”

英格夫·霍伦和他的“机器幽灵”

时间: 2021-09-07 15:45:55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英格夫·霍伦和他的作品(图片:Richard Dowker)

“艺术家有能力为毫无生气的机器产品注入生命。”——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写在一百年前的这句话,恰好可以用来描述当代艺术家英格夫·霍伦(Yngve Holen)的创作。

这名出生于1980年代的挪威/德国艺术家将雕塑和装置作为主要媒介,把汽车、航空、食品生产、整形外科和机器人科学等诸多现代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和灵感来源。他的作品几乎完全来自工业制品,但在霍伦手中,这些冰冷的机器拥有了肉身。

谁是英格夫·霍伦?

1982年,英格夫·霍伦出生于德国中北部城市布伦瑞克(这里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工业而闻名),而后在其母亲的家乡挪威度过了少年时代。高中毕业后,霍伦求学于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建筑系,在这之后赴德国美因河畔的施泰德艺术学院雕塑系研习艺术创作。

英格夫·霍伦(图片:PERNILLE SANDBERG)

“霍伦”是他开始创作艺术时改用的姓氏——取自母亲的娘家姓,在此之前,他用的是父亲的德国姓氏海因策林(Heinzerling)。霍伦在一次采访中提起过这个小插曲:“我完成建筑学学业时,和祖父有过一些争执,他觉得我应该成为家族里的第三代工程师。我当时想,去你的,那我就用妈妈的名字来搞艺术。(*笔者自译)”

不过,霍伦在2019年于奥斯陆举行十年间最为全面的一场个展时,特别选用了“Heinzerling”作为展览标题,体现出其挪威/德国背景下的双重身份。

Heinzerling展览中的一件“车轮”作品被安装于霍伦的家庭小屋的外墙,与挪威的风景相融合(Courtesy the artist, 图片: Vegard Kleven)

迄今为止,英格夫·霍伦已在欧洲各地广泛举办个展,并参加第九届柏林双年展和犹太人博物馆的Take Me(I'm Yours)(2016)等群展。他对现代工业材料及日常生活中普通材料的雕塑化使用,对人与机器、身体与消费文化的各种形式的探索,已成为其富有辨识度的艺术名片。

这些特征可追溯至霍伦的早期创作之中。2011年,霍伦在瑞典马尔默Johan Berggren画廊举办了名为“Parasagittal Brain”(旁矢状面大脑)的个展,展出了一系列被他切割成两半的电器——饮水机、电热水壶、Brita水过滤器等。这些器械仿佛经历过一场外科手术,裸露出曲折迂回的内部褶皱,唤起观者对于左右脑和解剖学的想象。

Parasagittal Brain展览现场(来源:Johan Berggren Gallery)

Parasagittal Brain细节图(图片:Vegard Kleven. Courtesy the artist.)

同年,柏林的Autocenter推出了霍伦的另一场个展“Sensitive To Detergent”(对洗涤剂敏感)。这次,霍伦将汽车保险杠和轮胎、洗衣机滚筒、漂白剂瓶等产品放置在一起,暗含着关于消费及现代生活的带有黑色幽默的隐喻。

Sensitive To Detergent展览现场(来源:autocenter-art.de,图片:Nick Ash)

2015年,在柏林Galerie Neu举办的个展“World of Hope”(希望世界)中,霍伦展示了六个西门子SOMATOM Force CT扫描仪外壳,上面包裹着他定制的黑色、白色或黄色的弹力网眼织物。这些看起来极简而科幻的CT扫描仪犹如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而网眼织物则突显出它们的“身体”的轮廓。

I don’t trust anyone for the most part. But then again, I am my own creature.(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erie Neu, Berlin)

World of Hope展览现场(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erie Neu, Berlin)

    从被解剖的电热水壶到暗示身体窥探的CT 扫描仪,霍伦的作品几乎都蕴含着“身体”的主题。在其2016年举行的首个大型机构个展“VERTICALSEAT”(立式座椅;巴塞尔美术馆),霍伦借用廉价航空公司“仅限站立空间”的理念,探讨被压缩的身体空间及其衍生的社会议题。

该次展览呈现了一系列模仿波音梦幻客机窗户的雕塑、被锯成几块的保时捷、塑料医疗成像部件,以及拟人化的闪光的车前灯——让人联想到《变形金刚》系列中的霸天虎,带有某种未来主义的色彩。

VERTICALSEAT展览现场(Courtesy Yngve Holen; Galerie Neu, Berlin; Modern Art, London; Neue Alte Brücke, Frankfurt/M. 图片: Philipp Hänger/Kunsthalle Basel)

霍伦的作品大多选取机械和技术制品作为原材料,不过有机物质也出现在其后来的创作中。在2018年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馆展出的新系列作品“Rose Painting”(玫瑰画)中,霍伦采用3D扫描技术将SUV车型的轮辋放大,再用交叉叠层木材作为材料制作。最终呈现的木质轮辋好似古时的马车车轮(或许因此该次展览被命名为“HORSES”)。在这里,霍伦也再次剥除了工业产品的原始功能,将它们引入艺术语境之中。

Rose Paintings, 2018;杜塞尔多夫艺术馆展览现场(图片:Katja Illner)

3D扫描和3D打印是霍伦在处理数据时常用的两种技术手法。在基于已停产的乐高玩具《气功传奇》创作一系列机器人雕塑(2019)时,霍伦再次采用3D打印技术,同时运用传统的熔融金属雕刻术的材料,把乐高的塑料儿童玩偶转化为具有青铜色泽的壁挂式雕塑。现代技术与传统材料在此产生碰撞。而“身体”的主题也再度体现出来:新的材质替换了原有的躯体,旧的结构被灌注了新的灵魂。

The Animal House Is Closed, 2019

该系列在伦敦Modern Art的Helmet Row画廊的展出现场 © Yngve Holen(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odern Art, London. 图片: Ben Westoby)

“我对形式感兴趣。每个物体都具有某种历史、形式和形状。”霍伦曾在TheTalks的采访中谈到。对于经常使用汽车、飞机、日常用品等作为创作媒介,霍伦则回应道:“我们必须用某种方式来处理现实。当我开始创作时,总是关注那些人们每天都能看见,但恰恰因为常见反而会忽视的东西。一开始是水壶,它有点像是出现在你厨房里的一件未来派的塑料物体,但你甚至都不会仔细看它。我想后来的飞机也是一样,我会开始关注窗户、座椅、地毯的细节……这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吗?(*笔者自译)”

异物碎片:霍伦首个亚洲个展

尽管在欧美已经颇有名气,英格夫·霍伦此前却从未在亚洲举办过个展。北京X美术馆改变了这一局面——近日在这里开展的霍伦个展“异物碎片”,将艺术家近十年间关于工业制造、当代食品生产和航空等领域的30余件作品带到中国观众面前。 

这场展览在X美术馆建馆之初便被纳入计划之中。馆长黄勖夫介绍道:“霍伦十分关注人类与科技的交融,这恰好是当今艺术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与X美术馆创立之初定下的艺术调性相呼应。”

“异物碎片”展览现场(来源:X美术馆)

展览标题“异物碎片”(Foreign Object Debris,简称FOD)是航空领域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不适当的位置所出现的物体,并可能因为处于该位置而对飞机或人员造成损害。综观此次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到霍伦以其惯用的方法对一些机械部件和日常用具进行拆解、重组,令这些物体脱离原环境而成为“异物”。这些散落在美术馆空间内的奇异物体还具有某种“仿生”特质,隐约显露出类似有机物甚至类人形态的存在。

《更多随机性》(2021)是对乐高《气功传奇》系列的延续(图片:Stefan Korte;Courtesy the artist, Galerie Neu, Berlin, Modern Art, London, Neue Alte Brucke, Frankfurt a.M.)

一些霍伦创作中的经典形象出现在此次展览中,譬如覆盖网眼的CT扫描仪,以及基于乐高玩具创作的青铜机器人雕塑。3D扫描SUV轮毂制作的木制“车轮”也在展览内呈现,不过这回“车轮”被刷上了黄绿色环保清漆,看起来更像是放大版的儿童玩具。其名称《人智学SUV》透露出霍伦创作它们的背景:德国华德福学校(一所提倡人智学教育的学校)里的孩子玩环保无塑玩具,而崇尚这种教育的家长们却又开着化石燃料汽车SUV接送孩子上下学。

《人智学SUV》,2021

 “CT扫描仪”

《心脏》(2021)显然是霍伦以往车灯系列作品的延伸。此前的车灯作品(如“霸天虎”)都是成对呈现,新作则只选取了单边车前灯并将它们垂直放置。霍伦称它们像是面具或者北欧神话中的雷神之锤,同时又好似从有机体中取出的心脏,在脱离其原生环境后化为异物。 

这些新的“车灯”或许和霍伦此前的北京之行有所关联。策展人吴冬雪回忆道,2019年冬天她和霍伦在北京街头转悠了数日,有一次霍伦看到北京的公交车灯,直呼很酷。“这是霍伦的一种思考方式,他会把每个部件从其系统中脱离出来看。”

《心脏》,2021(图片:Stefan Korte;Courtesy the artist, Galerie Neu, Berlin, Modern Art, London, Neue Alte Brucke, Frankfurt a.M.)

展厅内另一件形似生物器官的作品是与展览同名的《异物碎片》(2021)。这件肠形蛇状的作品其实是两个库卡机器人(KUKA,一款提供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机器人)拼接而成。它们的头部靠近,似乎在亲密互动,人类的情感由是漫延至机器身上。

《异物碎片》,2021

作品《FOD》(2021)则将真实的“肉体”作为原型。一头德国汉堡屠宰场的奶牛尸体,被霍伦3D扫描后,用泡沫芯材料还原并覆盖上黑色碳纤维。霍伦认为,与这头奶牛相关的两大产业——畜牧业和运输业,都与当今的碳排放问题密切相关。

这一奶牛元素在另一展厅内再次出现:铺满整个空间的红色地毯上印制的二维(UV)纹理图正是由三维扫描呈现的两匹半具奶牛的尸体,它被参观者们踩踏在脚下。这两件作品除了反映环境与技术创新问题,亦显露出霍伦一贯关注的“身体”和消费文化的主题。

《FOD》,2021

(地毯)《精疲力竭》,2021

此外,新作《密集恐惧症》和《神经经济学》都运用了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在《密集恐惧症》中,霍伦将一个吹制而成的铀质玻璃莲蓬放置在“网红”们常用的环形补光灯中央,暗示着社交媒体中的自我美化和曝光。

《神经经济学》是现成品的挪用。一栋粉色的芭比娃娃豪宅只剩下一具被使用过后的老旧的空壳,被放置在铝制蜂窝板上。风靡一时、面向年轻女性的芭比玩偶,曾引发对女性身材与容貌、消费主义等话题的争论。

《密集恐惧症》,2021(来源:X美术馆)

《神经经济学》,2021

X美术馆银白色的空间为霍伦的作品营造出一种相契合的未来感氛围。在这里,英格夫·霍伦的“机器幽灵”们组合成一种幻觉景观,一个由仿生物体堆积而成的现场。人们走进这个场域,凝视被放大于聚光灯下的人类的欲望、技术的进程,对未来世界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新的思索。

(文/图 齐屿,部分图片来自X美术馆及网络)

“异物碎片”展览海报

X美术馆同期于二层(9-10 展厅)举办关于当代小尺幅绘画的群展“微妙之间”,展出当今二十余位以绘画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的小尺寸作品。该展览由X美术馆墨西哥卫星空间Lulu by X Museum艺术总监克里斯·夏普(Chris Sharp)及策展助理徐丹婧共同策划。

“微妙之间”展览海报

 


英格夫·霍伦和他的“机器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