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黑暗中寻找亮光:苏菲·陶柏-阿尔普不设限的一生

黑暗中寻找亮光:苏菲·陶柏-阿尔普不设限的一生

时间: 2022-03-08 09:15:46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文/陈泳潼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人生中虽遭遇许多磨难,却总能从生活中找到亮光和乐趣。苏菲·陶柏-阿尔普(1889-1943)便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基本上她的一生都处于危机模式之中,其中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全球经济危机、西班牙流感大爆发、饥荒、流亡……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她通过艺术创作寻找乐趣。相反,她还是一位全能高产的艺术家,其作品中透露的更多是积极的信号:愉悦的色彩、跳动的线条、生动的组合等。不禁好奇,是什么力量让人生诸多磨难的她,还能在生命中找到快乐呢?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场巴塞尔美术馆、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三大巨头联手协办的展览“苏菲·陶柏-阿尔普:鲜活的抽象”值得被了解的原因。

《苏菲·陶柏-阿尔普与达达头像》 1920  银盐影像 11.7 x 9.6 cm 摄影: Nic Aluf, Wolfgang Morell ©阿尔普基金会,柏林/罗兰德沃斯 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1937年,她给她的教女写信中提到:“我认为及其有价值的一个东西,是愉悦。它让我们对生活中的困难无所畏惧,并且还能为这些困难提供天然的解决办法。”

这次展览如今被展出的时段正在发生的事件与陶柏-阿尔普创作这些作品时经历的事件惊人的相似,我们不也正在经历战争、全球性病毒大流行、全球经济危机吗?仿佛同样的事件被复制粘贴在折叠的两个时空内。也许她的作品注定要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她明白当身处周围的所有都崩塌时,想象力所提供的无限空间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给内心提供安慰的地方。她的作品也许对同处危机时刻的我们是一个轻轻的提醒——在黑暗中,回到本真处,那里有着超越一切常识可以理解的亮光和安慰。

苏菲·陶柏-阿尔普是一位让艺术史学家很头疼的艺术家,因为她没法被归类。其所创作的作品涵盖了纺织品、实用物件、刺绣、墙画、家具、建筑、绘画、雕塑等多个类别。她的职业生涯中除了做过艺术家外,还有艺术教师、设计师及杂志编辑。但这也正是现今的史学家们为之着迷的地方,陶柏-阿尔普是一位生动的,不被设限和定义的女性艺术家。

因为新冠疫情,原本只打算在巴塞尔美术馆展出的展览又增添了两个全球巡回点,分别是伦敦的Tate和纽约的MoMA,为的是能让更多世界各地的观众亲自到现场去参观。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是近40年内美国境内关于苏菲·陶柏-阿尔普的第一次回顾展,总共囊括了300多件她的作品。

展览以时间顺序归类,被分为9个部分:1)开端-纺织艺术;2)摩登居住设计;3)舞动的躯体;4)教育学及其进程;5)旅行及城市风光摄影;6)斯特拉斯堡室内设计;7)巴黎时代早期抽象;8)二维及三维抽象;9)战争年代-无止境的绘画。

《抱枕布面》 1916 羊毛、帆布 53 × 52 cm ©苏黎世设计博物馆,苏黎世 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1)开端-纺织艺术

1914年,在继完成德国的学业后,苏菲·陶柏-阿尔普回到了祖国瑞士。此年正为一战爆发时。她在苏黎世定居,并将自己以独立手工艺人的身份展示于众。她在此阶段创作的纺织锈件、木头物件、以及珠饰作品中包含的大胆用色以及抽象元素都为她今后艺术生涯中创作的抽象作品打下了基础。她创作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并在1919年后实验性地将其发挥到更大胆的程度。

《抽象构图》 1928 彩绘玻璃 46 × 44 cm ©斯特拉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  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2)摩登居住设计

苏菲·陶柏-阿尔普和丈夫让·阿尔普在法国郊区克拉玛买了一块地,他们设计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栋房屋,其中包含了居住和工作空间,并在1929年定居于此。在移居巴黎后,陶柏-阿尔普又将自己打造为家居和室内设计师。在1929到1935年期间,她收到了来自巴黎、巴塞尔、柏林的委托,邀请她作为设计师。这给了她探索新居住可能性的机会。直到1930年代末,由于邀约逐渐变少,陶柏-阿尔普才渐渐减少了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工作。

《护卫》 (《麋鹿国王》中的牵线木偶)  1918 金属漆、油彩、木、金属配件 55.5 cm x 18 cm ©苏黎世设计博物馆,苏黎世.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3)舞动的躯体

苏菲·陶柏-阿尔普于1915年在苏黎世学习舞蹈,也正是同一年,她遇到了她的丈夫 –让·阿尔普,同为著名的达达艺术家。舞蹈的经历给了陶柏-阿尔普创作牵线木偶的灵感,她还为舞台剧《麋鹿国王》创作了木偶和服装道具。创作木偶雕塑的尝试在后期演变为其被人熟知的作品“达达头像”。

《刺绣设计图》1926 水粉、铅笔、毛线、纸上 42.6 x 42.8 cm 摄影: Peter Schälchli ©私人藏品,长期借展于阿尔高美术馆,瑞士.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4)教育学及其进程

苏菲·陶柏-阿尔普在苏黎世商学院执教期间,反复强调自己的教学理念,认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有一种原始的冲动,即想要将我们所拥有的物件创造得更美”。她在1922年给妹妹的一封书信中提到:“我创作了一系列的小幅水彩画,并且可以随时轻易地将这些元素移植到珠饰包袋、抱枕、地毯、墙挂等。”这样的尝试在展厅中能够被看到,她反复地将同一主题通过不同媒介进行创作,将同样的元素转移在不同类别的艺术品当中。

《卡达克斯》1932 水粉、铅笔、纸上 34 × 25 cm 摄影: Philipp Hitz © SIK- ISEA,苏黎世 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5)旅行及城市风光摄影

从19世纪20年代起,苏菲和丈夫便开始频繁的旅行。在这些旅行当中,她拍下的照片常常折射着她后期作品中的抽象元素。她将建筑翻译成了彩色的语言转移到绘画当中,将建筑和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呈现了出来。

《黎明宫127》 1927 水粉、金属漆、墨水、铅笔、重氮纸相片 123 × 99 cm 摄影: Musées de Strasbourg, M. Bertola ©斯特拉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 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6)斯特拉斯堡室内设计

1926年阿尔普夫妇为了取得法国公民身份,移居斯特拉斯堡。在此期间他们收到了许多关于室内空间设计的委托邀请,包括私人住所、酒店,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黎明宫。艺术史学家们称当时的黎明宫为“抽象艺术的西斯廷教堂”,但他们在黎明宫内所有的创作在1930年代被毁掉,因为那样的设计对当时的社会来说太超前了。

《构成》 1931 油彩、画布  32 × 25.5 cm 摄影: Brigitt Lattmann ©阿尔高美术馆,瑞士 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我把她看作一个激进的人,即便她个人不喜欢这个形容。她的激进主义,在我看来,是在任何地方都不被界限所限。可能因为她周围有太多来自物质界的边界——不能轻易跨越的国土疆界、战争、动荡等——所以一旦在艺术创作上可以不受限制时,她基本上就大胆尝试各种可能性了。” 

——作家兼新闻工作者,Amah-Rose Abrams

7)巴黎时代早期抽象

移居巴黎后对她的创作生涯带来了重大的转变,她开始接触巴黎先锋派。1931年,她展出了第一件绘画作品,风格已转变为完全几何抽象。作品在呈现不规则的同时,也彰显着平衡与韵律。

《安慰》 1936 油彩、木板 50 × 68.5 × 8 cm 摄影: Martin P. Bühler ©巴塞尔美术馆,瑞士 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8)二维及三维抽象

1930年代中期,木浮雕的创作使陶柏-阿尔普对二维、三维的探索达到极致。这些立体的绘画乍一看是幅画,可是从不同角度却又发现是立体的雕塑。陶柏-阿尔普这一时期的作品被展出在欧洲重要的抽象主义、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展览中。1937年,巴塞尔美术馆举办的构成主义展览中,陶柏-阿尔普作为唯一当选的两位女性艺术家之一参展。展出了她24件作品,为她在世时展出作品数量最多的展览。

《律动的线条》1939–40 彩色铅笔、纸上 34.6 × 26.5 cm 摄影: Alex Delfanne ©阿尔普基金会,柏林/罗兰德沃斯.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她能够在流亡中,连下一顿餐桌上的食物都不知为何时,还能在创作中始终如一地找到乐趣…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发自内心想要创作出美好和有价值的作品的愿望,我们必须斩除掉每一片忧虑和混乱的思绪,回到生命的源头—用最简单的视角看世界,然后你就可以经历,生命的欢愉。”

——MoMA策展人Anne Umland

9)战争年代-无止境的绘画

尽管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内部紧张的局势下,陶柏-阿尔普仍然持续创作,坚持探索。在1940年德国侵占巴黎的前一周,避难到了法国南部。由于物资有限,她只能在纸上创作,创作了一系列的彩色铅笔画。最终于1943年,意外在煤气中毒中丧生。

苏菲·陶柏-阿尔普于瑞士阿斯科纳 1925 ©阿尔普基金会,柏林/罗兰德沃斯 图片由纽约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她历经了这一系列的危机,但是她的作品却几乎没有投射出任何跟危难相关的信息,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其作品的核心是对生命的肯定。”

——巴塞尔美术馆策展人,Eva Reifert

从苏菲·陶柏-阿尔普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环境造就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她身处的年代充满着战争和漂离,而她却在杂乱的环境中始终寻找艺术带来的无限快乐。环境有限,想象空间却无限。纵观历史上极具成就的艺术家和伟大人物,大都不是在安逸的环境中被造就。他们做出的最重要且俱颠覆意义的决定,往往都是在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也许当我们生命里一切都可以将就、过得去、不好不坏时,也恰恰激发不出想要做疯狂决定的动力。

的确,陶柏-阿尔普的一生是动荡的一生,她在动荡下的坚持和乐观正好给了动荡中的我们鼓舞和力量。动荡中,我们可以选择看生命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高于眼下的事件、时间、空间。艺术是由信仰延伸出的力量,可以超越三维的时空,将我们从低谷带到高处。即使我们脚前的路泥泞又弯曲,可我们的灵魂却可以站在高山顶峰轻盈地迈步。只要,我们选择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所以,我们的困境常常也是祝福,因为困境使我们能够放下自己的掌控,全身心地将自己仰望交托于更高处。也就是几乎一生都处于困境之下,苏菲·陶柏-阿尔普创作出了无法比拟的作品。苦难背后,往往藏着礼物。

最后,希望屏幕前的你能够从这场展览中受到启发,更加乐观地看待生命,能够在黑暗中寻找亮光。毕竟,艺术的本质也是为了启迪思想,让更多的生命得到转变,不是吗?

黑暗中寻找亮光:苏菲·陶柏-阿尔普不设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