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实验悟道70年:91岁画家刘国松的创造革新之路

实验悟道70年:91岁画家刘国松的创造革新之路

时间: 2023-08-09 09:47:12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刘国松:实验悟道”展览入口处

文/图_许柏成

“这是在我所有展览里,我最满意的一个。”

已经91岁高龄的画家刘国松依然腰杆挺直,8月4日下午,历经4个小时的航行旅程,他再次来到新加坡。到达之后,第一时间来到美术馆展厅,丝毫不吝啬自己对这个展览的赞赏。他说:“没想到我过去还写了这么多东西,做了这么多研究。有些事情我自己都忘记了,这次展览把它们全面呈现了出来。”

刘国松先生在展厅内观看作品

2023年1月13日,“刘国松:实验悟道”展览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作为刘国松在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展览,这个展览回顾了他70年的艺术生涯,不仅呈现了不同阶段60余幅精彩的代表性水墨作品,更展出了150余件来自刘国松个人珍藏和策展团队多方收集的档案文献,为我们勾勒出刘国松长达3/4个世纪的实验、论战、探索与心灵历程。

观众在展厅内阅读刘国松年表

本次展览策展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高级策展人蔡珩介绍,本次展览策划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展览根据刘国松艺术实验的4个方向,分为4个板块。每个板块均以刘国松曾创作的一件作品命名:“墨象之舞”“地球何许”“不知仙源何处”“水枕能令山俯仰”。在精彩的水墨作品之侧,陈列着大部分首次公开亮相的手稿、信札、照片和颇具年代感的出版物。蔡珩博士说:“我们希望通过对艺术家的研究,能够把类似地质学角度的地貌勾勒出来。比如他与当时的艺术话语、历史语境有怎样的关系,他实践和思考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刘国松作于1956年的自画像》(左)与五月画会等文献资料(右)

蔡珩介绍说,这个展览不是讲述一个强调艺术家个人天才和创造力的单薄的故事,而是一个有多元角度和历史宽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艺术家如何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方法,他受到的限制、刺激、障碍,汲取的营养,与同代人、历史脉络之间的关系,都有呈现。观众会通过作品和丰富的文本,来寻找自己的理解和答案。总之,这个展览不仅呈现出一个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刘国松,更勾连出整个时代语境,试图向观众阐释“何以刘国松”。

刘国松纸(左)与刘国松早年临摹传统水墨和西画作品(右)

作为第一部分,“墨象之舞”展示出了刘国松变革的初心及踏出的第一步。现场以文献图片的方式展示了刘国松在变革之前临摹的花鸟、山水画与创作的西画,两者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花鸟画构图奇绝,山水画墨色淋漓,西画则造型结实、用色大胆。一幅流泪的水彩孩童画像寄托着他初到台湾对身在大陆的母亲深深的思念。同时,这位充满叛逆精神的青年艺术家开始了他义无反顾的探索之路,因为临摹传统,无法让他表现自己真正的生活。

刘国松 墨象之舞 1963 纸本水墨 47 x 85 cm 刘国松基金会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品 

他发起成立了“五月画会”,试图打破当时保守沉喑的画坛。同时从材料入手,改良中国水墨画的创作方式。他深入造纸厂,发明了一种表面粘有粗纤维的厚棉纸。在着墨之后,剥掉纸筋纤维,画面就留下了特殊质感的白色线条与肌理效果。这种纸被他命名为“刘国松纸”,这种肌理被称为“抽筋剥皮皴”。创作于1963年的《墨象之舞》就是这段实验的第一张作品。吸取了五代石恪《二祖调心图》里的大写意笔法,其中包含以白色线条形成的特殊肌理,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道路。

刘国松 窗里窗外 1968年 水墨设色纸本 刘国松基金会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

在刘国松看来,水墨从来不是一种僵硬的、只属于过去的艺术形式,它是活的,可以表现当下,甚至未来。1959年,刘国松第一次见到范宽《溪山行旅图》真迹,感觉一阵冷风从画中迎面吹来,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几年之间,刘国松曾尝试用“窗里窗外”的形式来表达这张具象的宋画带给他的感受,却始终不能让自己的满意。但这种形式探索却为他第二个重要的探索阶段埋下了伏笔。

刊有登月照片的《生活》杂志(右)与刘国松创作的《月球漫步》(左)

1960年代,刘国松受邀赴美旅行,此时也正值人类登月的年代。1968年12月,阿波罗八号环绕月球飞行时,第一次从月球拍摄下地球的照片。刘国松看到这张照片,感动不已。创作的名为《地球何许?》的作品获得当年美国“主流‘69”国际美展绘画首奖,刘国松的“太空画”系列就此诞生。这一板块中,陈列着1969年的《生活》杂志,旁边是刘国松从杂志上撕下阿姆斯特朗月球行走的照片拼贴创作而成的水墨作品《月球漫步》。也许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名东方人用水墨的方式对国际事件的一次历史性记录。

刘国松《如来》2014年 “刘国松:实验悟道”展览现场 图片:Joseph Nair, Memphis  West Picture

2000年之后,刘国松重温了1960年代他在作品中记录的宇宙景观,与自己的大型作品结合。例如尺幅超过3米的《如来》呈现了天体跨越时空的移动。

“刘国松:实验悟道”展览现场 图片:Joseph Nair, Memphis  West Picture

1972年,刘国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他在大学里首创现代水墨课程,不教学生们临摹,而是鼓励大家通过实验进行创作和创造。在刘国松的艺术生涯中,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他说:“为了辩论,我在记录中国绘画的书里发现,中国画除了文人画之外,其实还有缂丝、版画、年画甚至还有水画、火画”。他不仅查阅资料,更落实在实践中,不停地以新材料、新方法探索表现适合当代人的中国水墨表现道路。抽筋剥皮皴、水拓法、纸拓法、渍墨法……这些如今我们已不陌生的画法,在当时或许被认为离经叛道、闻所未闻。

我画意造本无法 1984 水墨设色纸本 105 x 71.2 cm 刘国松基金会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

因此,第三部分“不知仙源何处”展出的主要是1970和1980年代的作品,这些作品充分运用了刘国松独创的这些方法。水的随机性、流动性与不同材料相遇产生的偶然效果,让刘国松的绘画产生了不是造化,胜似造化的奇妙境界。

“刘国松:实验悟道”展览现场 图片:Joseph Nair, Memphis  West Picture

1980年代开始,刘国松重返中国大陆各地游历。“水枕能令山俯仰”部分主要呈现了2000年之后,他以四川九寨沟和西藏雪山为题材进行的创作。2000年,刘国松应邀赴西藏大学讲学,他提出要去珠穆朗玛峰。当时刘国松注视着珠峰壮丽的风光,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小时,全然忘记了高原环境的艰苦恶劣。下山之后,左耳突然失聪,至今未愈。2001年,刘国松被九寨沟绝美的水景深深打动,回到画室后多次实验表现的方法,最终发现了用建筑绘图用纸与宣纸结合,采取一种新的渍墨法,可以表现九寨沟水光交融、潋滟方晴的景色。在展览的最后版块,除了巨幅的雄伟雪山之外,不少大型作品正是刘国松对九寨沟水景的表现。

刘国松 正是春影烂漫时 2008年 水墨设色纸本 刘国松基金会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品 

虽体力已不如壮年,但刘国松每天仍作画不息。对于西藏雪山的表现,他觉得还不够满意,离内心理想的境界仍有一段距离。这一次来到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面对公众,他讲的第一句话似乎是在向观众汇报:“你们恐怕都想不到,我现在已经超过90岁,但是我现在又实验了一种新的技法,现在我每天画得非常开心。”话音刚落,现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刘国松:实验悟道”展览对谈现场:(左起)蔡珩、刘国松、汪悦进

刘国松此次来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一方面是收录“刘国松:实验悟道”展览学术内容的图录出版面世,另一方面则是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为其拍摄的散文电影《奔月》向公众首映

这部影片由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教授、中国艺术实验室主任汪悦进亲自担任导演、编剧。在一个多小时的片长中,影片运用了大量历史影像、老照片、声音和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并前往大量刘国松等曾踏足过的地方进行实地寻访拍摄,将刘国松个人的人生轨迹和艺术作品还原于世界剧变、家国变迁的时代洪流之中。影片并无旁白,刘国松的个人回忆叙述与女儿刘令徽从不同角度的追问、讲述,引领着观众步入了刘国松的心灵世界。

刘国松先生在在对谈现场发言

正如刘令徽在第一次看到影片的相关片段时表达的“我父亲太不容易了”,不少观众也现场潸然泪下。这位以毕生大胆创新、不懈创造形象示人的画坛硬汉,历经颠沛流离、时代动荡,内心的真挚、忧伤和探索呈现在观众面前。特殊时代背景之下,这种交织着生离死别的对中华文化的守望与期盼,更令人念念不忘、心灵震动。

汪悦进教授在对谈现场发言

在电影放映之前,由蔡珩博士主持、刘国松与汪悦进的对谈之中,汪悦进教授讲述了摄制这部电影的初心:刘国松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讲故事者。观众在与其作品对话之中,触发了视觉与听觉,他的作品本身就是电影化的。刘国松对自己内心精神的探索、踏足不同地域的足迹与经历的时代变迁,如同史诗一般的人生让他成为最适合用电影来表现的一位艺术家。

他透露除现有内容之外,实验室还陆续拍摄了其它珍贵的镜头,如刘国松在武汉同母异父的姐妹,母亲前往香港与其团聚时乘坐的老火车,以及1980年代与大陆艺术家的交流资料等,因此未来影片可能还会有新的内容添加。

吴冠中赠予刘国松夫妇的画作

本次展览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四楼的两个展厅展出,其中一个是吴冠中展厅。在展厅里,刘国松特意将吴冠中为他和夫人的所画的作品放在了展览末尾,画作下方是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这次展览刘国松向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捐赠水墨作品20件,展览中不少作品正是来源于这批捐赠,双方也正在就未来的捐赠意向进行讨论。

刘国松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对中国画发展的重视让我很感动。吴冠中捐了那么多画给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我和吴冠中是好朋友,跟随他的精神捐画给这里,这里就变成东方画系下水墨画的一个重镇。东方的水墨画还有很大的园地等待我们去开垦,水墨画应该变成国际性的绘画。

据悉,“刘国松:实验悟道”展览将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展出至11月26日。蔡珩表示,现代水墨作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重点学术方向之一,未来将在吴冠中和刘国松藏品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拓展捐赠与收藏在整个亚洲与全球语境下关注现代水墨,策划更多的优质展览。(部分图片由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提供

刘国松 月球漫步 1969 纸本墨、丙烯与拼贴 59 x 85 cm 刘国松基金会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

刘国松 距离的组织之十五 1971 水墨设色纸本111.5 x 57.5 cm 刘国松基金会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

刘国松 山火 1979 水墨设色纸本 28.5 x 84.1cm 刘国松基金会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

刘国松 雪景远上白云间 2020 水墨设色纸本 187.5 x 385.5 cm 刘国松基金会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

实验悟道70年:91岁画家刘国松的创造革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