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BMW中国文化之旅十七载 溯海丝品茶香一览八闽风情

BMW中国文化之旅十七载 溯海丝品茶香一览八闽风情

时间: 2023-08-15 10:53:03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2023“BMW中国文化之旅——福建茶乡茶韵之旅”车队正式启程

2023年是“BMW中国文化之旅”举办的第17年,去年底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值此之际,今年的“2023 BMW中国文化之旅”以“福建茶乡茶韵之旅”为主题,以武夷山为起点,沿途品茗茶、学茶艺,以茶文化为纽带追溯“china”之器,游德化,访泉州,一路探寻闽南文化的非遗之路,最终抵达厦门鼓浪屿,在九龙江入海口回望古今,贯穿东西。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茶之源:武夷山追本溯源——探访母树大红袍,体验非遗茶百戏

黄庭坚有茶诗云:“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黄庭坚不仅指出了武夷山集儒、佛、道于一身的文脉特色,更一语道破了武夷岩茶所聚合的山水灵气——生长在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所在地,丹霞峰林与九曲溪景相互呼应,这“山水茶”的美名果真名不虚传。

武夷山茶研社,一面以不同品种茶名聚合的墙壁首先映入眼帘(拍摄:付朗)

在武夷山茶研社,一面以不同品种茶名聚合的墙壁首先映入眼帘。通过对武夷山地势、土壤、气候等天然条件的研习,终于了解到“碧水丹山,岩骨花香”的由来——这里以山川精英秀气所锤,岩骨坑源所滋,品具泉冽花香之胜,其味甘泽而气馥郁。

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亲自演示、授课,带领大家共同体验茶百戏(拍摄:付朗)

茶百戏所用备品(拍摄:付朗)

去年热播的《梦华录》带火了中国独一无二的点茶文化——茶百戏。在系统研习了茶的生长、分类等基础知识后,一行人便来到了非遗互动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亲自演示、授课,带领大家共同体验中国人独特的茶趣与茶艺。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其原料为研膏茶,通过汤瓶注汤或茶匙加水等方法使茶汤幻变出文字和图案。如今,当它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甚至有人会想到“这不就是中国的咖啡拉花”嘛?其实,茶百戏历史悠久,其可追溯至唐朝,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宋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

茶百戏体验现场

笔者的茶百戏作品(拍摄:付朗)

在一方容器中,却能勾画出乾坤万千。茶百戏巧妙的将茶汤作衬,以清水的冲、点、和搅拌勾勒出变幻的图案,体现出中华艺术的意境美、线条美和朦胧之美。

武夷星茶业一行,进一步了解茶文化与其创新发展

作为集茶的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传承带入当代语境,在这里,观众不仅了解了茶文化发展的前世今生,更看到了种茶、培茶、制茶等各个领域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通过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茶叶品质,提高出品率,有效防止虫害侵扰,并为中国优质茶打通世界推广渠道,在这里,中国好茶走向世界。

参观现场

茶文化论坛现场

“茶贵在品。品饮武夷茶是一种享受,是一项艺术,是一种感悟,也是一门科学。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鲁迅

鲁迅给予武夷茶这般赞许,那么一定要来到武夷山间还原此情此景才不虚此行了。武夷山大红袍被誉为“茶中之王”,而这里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的母树大红袍,作为全国仅有的6株母树大红袍,其树龄已有三百年历史。夕阳西下烟雨迷蒙,在武夷山云窝闲适倚坐,望远山氤氲萦绕,听雨落亭廊览九曲溪绕,手捧一杯武夷岩茶,闻其香,品其味,卧游山水间而有香茗作伴,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而禅意自现,而这正是中国人独特的文人雅趣和生活方式了,夫复何求。

母树大红袍所在地

茶艺表演

武夷山云窝,卧游山水间而有香茗作伴,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而禅意自现

茶之器:一览德化“中国白”,再觅薪火月记窑

“速度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驾驶宝马i3电动汽车,奔赴“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的路途却不止七十迈。宝马茶文化之旅从“tea”到“china”,从山间绿意到器中方圆,以茶为媒,即将开启德化瓷都之行。

驾驶宝马i3电动汽车,奔赴“世界陶瓷之都”德化

茶叶外销之路,也离不开中国瓷器的出海

德化这座千年古县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其外销瓷更是在古今历史上都远近闻名。而其中的“中国白”更是源于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它被认为是“中国瓷器之上品”。

德化陶瓷博物馆

德化陶瓷博物馆的考察从固定陈列《德化陶瓷史话》开始,该陈列以历史发展为主线,比较系统地表现德化县古今瓷器的发展面貌和伟大成就,通过“水土宜瓷、千年窑烟”、“宋元瓷器、崭露头角”、“明代白瓷、独树一帜”、“清代青花、诗情画意”、“海丝瓷路、蜚声宇内”、“民国瓷器、承袭传统”、“瓷国明珠、百花齐放”等七个单元展充分展示了德化陶瓷生产工艺艺术特色、贸易状况及其人文内涵,阐明了德化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反映了瓷都人民勤劳智慧和开拓创新精神。

德化陶瓷博物馆所藏何朝宗作品

泰兴号沉船打捞的瓷器展示

“百态观音 慈航普渡”当代陶瓷艺术家共同为观音造像

“瓷圣”何朝宗的雕塑传神写意,将宗教人物演绎到极致。衣纹潇洒流畅、线条飘逸清晰,而塑像神色又微妙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既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泰兴号的遗存再现了当年的悲剧,那场被称之为“东方泰坦尼克”的海难重现了德化瓷器辉煌的过去——捞获的上百万件中国清代德化青白瓷和牙白瓷大都是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德化生产的用于出口亚洲市场的器皿,有些则可以上溯到15世纪,但这遗存的背后却也记录着海难的沉重往昔。博物馆同样展出了当代德化人的鬼斧神工,从国礼到精湛手工艺,德化瓷从历史中的器皿发展到现代人生活中的艺术品,记录着国人生活品质和审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论坛现场

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演讲

来自德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一书作者吉乐先生演讲

在以《“china”中国文化的名片》为主题的论坛现场,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和来自德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一书作者吉乐先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研讨中国瓷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郑馆长回溯历史介绍到,过去的外销瓷通过海运运输甚至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而瓷器更多装在船底,最珍贵的还是“中国茶叶”。吉乐更是以外国人的视角为大家提供了了解中国瓷器影响力的“他者”维度——中国瓷器也曾在欧洲被纷纷模仿,出现了层出不穷的“A货”,其受喜爱程度可见一斑。谈及当下中国瓷器现状,郑馆长认为过去以外销瓷为主的德化瓷应该发展国内、国外两条线路,将古代技术的精湛与当代艺术的审美取向相结合,持续走出去和引进来,让陶瓷继续成为联结中国与世界的纽带与桥梁。吉乐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当下的中国瓷器更多是以产地划分标记,如德化瓷器、景德镇瓷器等,但面对世界市场时,更应该重视市场营销,打造产品自身的品牌,从而更好的走出特色。”

仍在使用的月记窑

月记窑陶瓷烧制工作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

薪火传承——用来形容400多年来未曾熄灭的月记窑窑火再恰当不过了。这座位于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内的中国古法烧制柴窑依山所建,自下而上如同蛟龙,是龙窑的典型代表。就在我们到访的前一天,新的一批瓷器刚刚出窑,而今天仍能感受到窑壁的余温。明清时代的瓷窑见证着薪火相传的历史,时间的力量赋予一代代陶瓷匠人执着不辍的精神,这样的传承似乎更为“china”增添了新的文化解读。

茶之缘:匠心闽南一展非遗技艺,多元文化共聚海丝泉州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泉州历史悠久。其在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它不仅见证着中国在世界海洋商贸中的重要地位,更保留与聚合了丰富的非遗技艺。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竹藤编技艺互动区

精湛的木雕技艺

惠安石雕将徐悲鸿的马雕刻得栩栩如生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是这样一个集15个工作坊和650多件非遗展品的智慧宝库,它仿若一个在地非遗的缩影,通过“物华之美 民间瑰宝”“泉腔之韵 晋唐遗响”“民俗之风 浓情闽南”“天工之巧 匠心营造”四部分集中展示了泉州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作品。

泉州花灯及现场体验工作坊

在这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的精神家园中,观众们可以亲手制作泉州花灯,光影不仅投射在展厅,更照暖了人心;惠安石雕的传承人现场展示石雕技艺,徐悲鸿的骏马图在石头上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在耳畔,丝竹箫弦南音绕耳,徐缓古朴道尽委婉深情;从泉州刻纸到竹编技艺,从南少林的传承到五祖拳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的不仅是人文遗存的传承,更体现了泉州的文化包容与多元视野,它所汇聚的独特的地方魅力更将这份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精神享受传播向世界。

非遗技艺体验现场

茶之旅:鼓浪屿畔——古今中外时空回响,文化之旅余音绕梁

驾乘着宝马i3穿梭于山川、都市与高速,这场茶文化之旅仿若一座连通时光的隧道,古往今来、传承与发展在几个城市的辗转迁移中谱写着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篇章。

而这最后一站,有着“鹭岛”之称的厦门更是古今兴衰的见证者。从“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到郑成功、福建水师提督等这些在历史书中为人所熟识的人与事,它经历了昔日港口往来的繁华,也遭遇了被迫开埠和“万国租界”鼓浪屿的种种磨难......而今的厦门,海风拂过历尽沧桑展现它从容的美,而今的鼓浪屿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以“国际历史社区”为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跟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谢丽瑜女士一起动手学习厦门珠绣

踏上鼓浪屿,听鼓浪屿历史研究学者吴永奇讲述它的前世今生,跟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谢丽瑜女士一起动手学习厦门珠绣——点滴珠串绣成一抹花开图景,针线穿梭却伴着海风将思绪贯穿古今......

厦门珠绣体验现场及成果展示

短暂的BMW茶文化之旅途径武夷山、德化、泉州、厦门、鼓浪屿至此迎来尾声,而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赋能非遗传承人并以创新思维促进文旅融合,打造出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可持续性公益平台的践行之路始终在脚下。

2023“BMW中国文化之旅——茶乡茶韵之旅”

2023“BMW中国文化之旅——茶乡茶韵之旅”聚焦茶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中国茶乡福建,学习、体验茶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还将遴选资助福建传统手工艺者进入“BMW中国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大赛”。通过“政、企、学、研”的社会协作模式,创新赋能传统手工艺人,激发其文化创造力,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在开辟区域定制路线的同时,BMW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遴选推广工作,结合地区特色开展茶文化体验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共同学习、体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

   正如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所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出: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面对当前气候突变、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污染挑战,宝马的答案是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着眼于全价值链的整体性策略。宝马在中国将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点放在协同降碳、拥抱循环经济和社会贡献三个领域。‘BMW中国文化之旅’是宝马在人文视角下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是宝马价值观的体现,它赋予公司可持续发展治理以浓厚的人文色彩。宝马始终坚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上与中国社会同行,尊重、欣赏且珍视文化的多样性,通过‘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以文化保护助力可持续发展。”

茶,源自中国而传于世界。它作为联结人与自然的桥梁,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茶产业不断焕发生机,带动绿色发展,成为诸多地方的特色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切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文明交流互鉴层面,茶叶贯穿不同文化、经济和历史,真正能将全球联系起来。从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各国人民以茶为纽带相互了解,人类文明以茶为媒和谐相处、多元并存、美美与共。茶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亦与宝马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不谋而合。

一碗茶汤芳香溢,一抔瓷土聚四方,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人类文脉赓续与传承的永恒话题——愿留清甜,在人间。(文/付朗)


当宝马做起非遗——这场“tea”与“china”之旅真的走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