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喻红:尘土中辗转”将在威尼斯仁慈修道院教堂举行

“喻红:尘土中辗转”将在威尼斯仁慈修道院教堂举行

时间: 2024-03-25 13:58:01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计划” (Asian Art Initiative)公布中国当代艺术家喻红在欧洲的首次大型个展更多详情。“喻红:尘土中辗转”(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将在威尼斯卡纳雷吉欧区的仁慈修道院教堂 (Chiesetta della Misericordia)举办,与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同时进行,展期为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由古根海姆美术馆全球艺术部资深策展人孟璐博士 (Dr. Alexandra Munroe)组织。作曲家尼科·穆利 (Nico Muhly)为展览创作的沉浸式声景将于2024年6月6日在展览场域首次呈现,并于其后在展期内播放。

威尼斯卡纳雷吉欧区仁慈修道院教堂内部 摄影 © Alessandra Chemollo

“喻红:尘土中辗转”将呈现一系列叙事性的具象绘画新作,以呼应仁慈修道院教堂的建筑与文化背景。这座罗马-拜占庭式教堂于十世纪由圣奥古斯丁教会创立,如今已不再承担宗教职能。在如此的建筑环境下,本次展览对喻红作品的呈现超越艺术史的常规范畴,审视艺术家超自然现实主义的塑造手法,并将其视为一种深刻的时代错置,颠覆我们对于当代生活的认知。

通过沿着建筑墙身以弧形排列的画作,喻红描绘了人类生命的周期和轨迹——出生、活着、欲望和死亡。取材于艺术家自己的图像库、日常拍摄的照片,以及平时浏览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所见,她描绘的形象大多是女性和年轻人,并以扭曲的人体姿态,来暗示某种精神状态与无所不在的危机感。现象级的巨大尺幅使观众沉浸在画中躯体的动态紊乱中,同时还运用了佛教叙事绘画、拜占庭与意大利巴洛克绘画中的空间概念。喻红如饥似渴地借鉴世界艺术,并将那些“永恒的问题”,包括宗教寓言,作为一种处世之道。艺术家评论道:“每个人都在寻求某种形式的救赎,我相信这种救赎不一定来自信仰,应该来源于我们自己。”

威尼斯卡纳雷吉欧区仁慈修道院教堂内部 摄影 © Alessandra Chemollo

展览标题取自流行摇滚乐队皇后乐队 (Queen)发行于1980年的同名歌曲,其歌词描述了人类终日面临的挣扎,充满了愤怒和无力感。这句话可远溯至《詹姆斯王圣经》,鲁迅也曾以“在尘土中辗转”来描述“以往经验的悲剧重演”。

古根海姆美术馆副馆长、詹妮弗和大卫·斯托克曼 (Jennifer and David Stockman)首席策展人内奥米·贝克维兹 (Naomi Beckwith):“古根海姆非常荣幸‘亚洲艺术计划’将呈现馆外特别项目‘喻红:尘土中辗转’,我们致力于与亚洲艺术家持续合作,扩充我们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论述。我们感谢亚洲艺术圈在这一策展项目中的领导作用。”

古根海姆美术馆全球艺术部资深策展人孟璐博士表示:“我一直想在意大利举行一场喻红的展览,她艺术的力量足以与意大利巴洛克人文主义产生对话甚或博弈,这本身也是艺术家所根植于的社会现实主义风格的历史援引之一。‘喻红:尘土中辗转’中的一系列绘画描绘了全球化、战争和气候危机的阵痛中,个人和地球所经历的社会创伤,将进一步确立喻红作为她那一代最有抱负且成就卓越的现实主义画家的地位。”

威尼斯卡纳雷吉欧区仁慈修道院教堂外部 摄影 © Alessandra Chemollo

‘喻红:尘土中辗转’是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计划”(Asian Art Initiative)组织的项目,“亚洲艺术计划”由美术馆的亚洲艺术圈 (Asian Art Circle)支持。

展览作品

“喻红:尘土中辗转”中的作品颠覆了神圣艺术刻画的史诗般主题,接纳绘画对人类境况的描绘,例如哀伤、荒谬、对肉体的超脱。创作于2022年的大尺幅圆形画作《生》与《死》均采用了金色背景:一个新生儿被一双戴着医用手套的手抱着,脐带仍与母亲相连,与之相对的则是教堂中殿另一边并列成排的赤足。

喻红,《生》,2022,布面丙烯,270x270x5 cm © 喻红,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喻红,《死》,2022,布面丙烯,270x270x5 cm © 喻红,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展览的核心是十联画《走过生命》(2019-2022),这组作品排列成一个半圆,悬挂在唱诗席位。从左至右观看,每一联拱形画作都描绘了人类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他们受社会规范、性别角色和政治现实的影响而扭曲:四个小孩表演着高难度的体操动作;两个男人像是犯罪被抓住了似的趴在地上“辗转”;衣着暴露的年轻女性性工作者隐藏自己的样貌,她们在社交媒体上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一群;裸体的成年女性浑身裹着保鲜膜,希望以此“重塑”她们日渐老去的身躯;三个人和一条狗屈身探进黑盒子里挣扎着。最后一联画作是层层排列的赤足,代表了无名的遗体,其中一只脚是缠足,象征着痛苦和压抑。观众在欣赏这件作品时将沿着弧线在空间中移动,仿佛切身体验着人生的轨迹,金色的画作在金色的环境中渗透出神秘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仿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寓言。

喻红,《走过生命》,2019-2022,布面丙烯,十联,整体尺寸:300x1200x10cm © 喻红,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根据这座教堂巴洛克式祭坛的尺寸,喻红专门创作了《欲海沉浮》(2023)。艺术家致敬了那不勒斯仁慈山教堂 (Pio Monte della Misericordia)中卡拉瓦乔1607年的名作《七件善事》(Le opere della Misericordia),该作品展现了七个人类事件,每件都极端而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说是奇迹。在《欲海沉浮》画面的顶部,一个白衣女子正在坠落。这一画面灵感来自喻红看到的新闻照片,照片中一个坠楼的女孩被挽救。在画作的中间部分,描绘的形象包括一位青年正在保护他的情侣免受某种伤害;两个男人赤膊打斗,而其他人被按在地上;三人畏缩着身体,双手抱头;在画面左下角,玩耍中的孩子用手捂住耳朵,将喧嚣抵挡在外。在他们身旁,一个绿衣女人在金色的背景中斜着身体,扭动身躯并伸直一只手臂,这个姿势的灵感源自现代舞编导家皮娜·鲍什 (Pina Bausch)的一场表演。

喻红,《欲海沉浮》,2023,布面丙烯,340 x 140 cm © 喻红,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在《欲海沉浮》对面,教堂主入口被长达9米的《愚人船》(2021)遮挡,画中高耸的大帆船似乎搁浅在教堂的地面。柏拉图关于失败治理的寓言,曾因15世纪耶罗尼米斯·博斯 (Hieronymus Bosch)针对天主教会的政治讽喻作品而广为流传。喻红的改编将紧攀着船沿的孩子和动物安排在冰山融化的洪流中。由此,国家的过失让孤儿般的移民沦落于生态灾难,进而将她的宏大叙事的内涵从家国拓宽至整个地球。

喻红,《愚人船》,2021,布面丙烯,三联,整体尺寸:250 x 900 x 5 cm © 喻红,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最后一件作品,是门廊旁边祈祷室里的三联画《未知生焉知死》(2023),这件同样以金色为背景的画作正反面都绘有图像,其中一面刻画了儿童和老人伸向天空的手臂,他们或是充满希望或是徒然枉费。这件作品由那不勒斯仁慈山教堂收藏。

喻红,《未知生焉知死》,2023,布面丙烯,展开30 x 43 cm © 喻红,Pio Monte della Misericordia, Naples

喻红的创作主题在于面对灾难性的破坏时,意义的脆弱性。通过浓墨重彩的叙事,喻红反思着全球化的速度与彻底性对人类带来的剧变。

委任创作

本次展览特别委任著名作曲家尼科·穆利 (Nico Muhly)创作一件沉浸式声景《致身体》(To the Body,2024),将以环绕声的形式于仁慈修道院教堂播放。《致身体》是对“喻红:尘土中辗转”的冥思,它将喻红的十联画《走过生命》及其对扭曲空洞的身体部位的关注和反复描画,联系到巴洛克时期丹麦作曲家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 (Dieterich Buxtehude,1637-1707)创作于1680年的清唱剧《主耶稣受难圣体》 (Membra Jesu Nostri),即七首关于耶稣受难伤口的清唱剧。

《致身体》的十个乐章中间并无间隔。作品中包含《主耶稣受难圣体》(Membra Jesu Nostri)的选段,这些片段脱离原始的语境。在电子合成音、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乐器,和其他人声的背景下,女高音高声吟唱。其中最主要的音乐与情感元素是记忆、扭曲和语境重构,这些元素与喻红的作品相辅相成,同时也形成对比。

穆利表示:“喻红的作品邀请我们停驻在极端条件的身体前,它们是扭曲的、被保鲜膜裹着的、崩溃和被束缚的。这既是我们对自己肉体所做之事的反面,也是对其他人所做之事的承认。”关于其作品《致身体》,他写道:“虽然很难通过音乐来描绘扭曲、伤害或极端禁食等操纵自我身体的手段,但电子合成的声音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音高在中央C就结束的乐器,其音域可以被大幅伸展成奇特而美妙的效果;一条声线受生物学制约而有长度限制,但它可以被制作成超人类的声音——正如一个肺活量无限的伊奥利亚调式洞穴。虽然这些技术贯穿了《致身体》,但这件作品还是以最古老的乐器开始和结束,那就是呼吸。”

《致身体》将于2024年6月6日在威尼斯卡纳雷吉欧区仁慈修道院教堂进行全球首发,并于整个展览期间每日播放。2024年11月10日,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表演艺术项目 Works & Process将在美术馆推出《致身体》的现场演奏。

《致身体》由 Works & Process委任创作,得到了罗马美国学院和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计划”的支持。Works & Process的执行制作人卡罗琳·克朗森 (Caroline Cronson)评论道:“Works & Process始终与顶尖艺术机构进行跨学科合作,并委任我们时代的重要作曲家进行创作。我们很高兴再次与尼科·穆利合作,用他的音乐回应‘喻红:尘土中辗转’。

公共项目

本次展览的公共项目包括在威尼斯和纽约展开、向公众开放的对谈和表演。公共项目的首场活动是主题为“喻红在仁慈修道院教堂”的对谈,将于2024年4月19日下午3点在仁慈修道院教堂庭院回廊 (Cloister of Chiesa dell’Abbazia della Misericordia)展开。参与对谈的嘉宾包括喻红、策展人孟璐,以及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的前艺术总监、现独立策展人侯瀚如。

2024年6月6日下午5点,《致身体》将在仁慈修道院教堂呈现全球首发,尼科·穆利将会进行发言并参与讨论。

2024年9月28日下午5点,艺术家迈克尔·阿米塔吉 (Michael Armitage)和伦敦蛇形画廊的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将就“现实主义的选择”展开对话。本次对谈将于仁慈修道院教堂举办。

2024年11月10日晚上7点,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表演艺术项目 Works & Process将在美术馆呈现《致身体》的现场演奏。

喻红,图片由开云集团“跃动她影”项目提供,由 Greg Mei 拍摄

对话喻红:每个生命都是在尘土中辗转

采访人:2024年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计划”威尼斯特别呈现您的个展“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首先请您谈谈这个展览项目的由来?

喻红:其实这个展览项目最早由长征空间在做,从筹备到现在已经5、6年了。策展人孟璐博士(Alexandra Munroe)一直想在威尼斯给我做一个展览,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了筹备,并且连展览场地都选了,对应空间所有的参展作品也在之前就画完了,但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拖就是好几年。后来跟里森画廊合作以后他们就把这个项目接下来继续做,并且在2023年重新选定了雷吉欧区的仁慈修道院教堂 (Chiesetta della Misericordia)作为展览场馆。

采访人:展览名“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取自流行摇滚乐队皇后乐队(Queen)发行于1980年的同名歌曲,展览与这首歌曲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吗?

喻红:这个展览最初的名称是“尘土中辗转”,出自鲁迅的随感,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是在尘土中辗转,各种折腾奋斗,失落,最后归于尘土,我的作品要表达的也是同样的内涵。但是这句话要翻译成英文很困难,直译又很难表达出背后的寓意层次,所以我们就一下就想到了皇后乐队这首歌,歌名也表达了人生被重击以后的悲惨命运,暗合了鲁迅随感中的那句话,所以最终以这首歌的名称作为展览的标题。

采访人:定下现在这个空间之后,您在作品的与空间之间的对话关系上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呢?

喻红:威尼斯的场馆空间基本上分为教堂、仓库和宫殿三大类,我个人比较喜欢教堂,因为我的作品多少都跟宗教绘画有些关系,教堂的气氛跟我的作品也比较容易产生一种对话。最后我和策展人选中了雷吉欧区的仁慈修道院教堂 (Chiesetta della Misericordia),因为它既有巴洛克时期那种恢弘,但不是那种保存特别完好金碧辉煌的状态,经过了时间的磨砺又呈现出一种破败感,像一个遗迹,我很喜欢这种空间氛围。而且之前的作品也是针对教堂空间和拱形的祭坛来创作的,所以与现在的教堂空间也能很好地结合。展览还请来了一位空间设计师,我把我的想法画成草图给她,她很认可,并且在细节上做了很多调整,最终会呈现出和四四方方白盒子空间完全不同的效果。此外,仁慈修道院教堂的主祭坛里头是空的,所以去年在现场测量以后,我根据主祭坛的尺寸又画了一幅作品,这次在展览中大家也会看到。

采访人:在流量为王的今天,您从未担心过会因此削弱自身的影响力,甚至被大众遗忘吗?

喻红:有没有影响力其实不是我会担心的,我觉得被人遗忘是必然的,任何人都会有那一天。(访谈来自《库艺术》)

“喻红:尘土中辗转”将在威尼斯仁慈修道院教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