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正反评说西安“复古”建筑 批评家看好西安当代艺术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8-12 09:46:48 | 文章来源: 华商报

  “现在‘正方’已经准备好了,‘反方’还没到,请大家耐心等待。据说‘敌人’已经到水泥厂了,PK马上就会开始……”西安知名策展人岳路平的话音未落,现场近百观众笑声一片。12日下午,作为本届“文博会”中的一个活动,西安纺织城艺术车间的“大台阶”前,一场关于西安本土10余年来建筑和规划“复古”现象的对话展开,来自国内的十多名艺术家、批评家参与讨论。

批评家“正反”评说西安“复古”建筑

这场名为“东方主义与西安”的对话,是由西安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西安么艺术中心主办的“西安当代艺术十年回顾展”系列论坛的延续。对于从无到有、生存发展了一年多时间的纺织城艺术车间来说,一个论坛迎来这么多国内知名的艺术家、批评家是不多的。除了本土的西安美院教授彭德、西北大学教授岳钰,上海的独立策展人顾振清、南京的批评家陈孝信等“艺术圈”知名人士纷纷到场。

对话主题是“从学术的角度梳理西安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讨论东西方互动结构下的西安创意产业发展方向”,但十余名艺术家、批评家的发言并不局限于此。多个“反方”意见对西安近年来的建筑与规划的“复古”现象进行批评,但以顾振清为主的“正方”观点认为,西安近年的建筑发展考虑了本土的历史文化积淀,把唐代建筑风格运用得淋漓尽致,“是一种适宜西安城市发展、成长的模式”。顾振清大胆预言,虽然这种模式不一定会被推广到别的城市,但“会成为将来10余年西安城市建筑发展的模式”。

批评家建议“加快艺术都市建设步伐”

对话进行了3个多小时,诸多艺术家、批评家还参观了正在举办的“西安当代艺术十年回顾展”。据统计,十余年来,西安本土举办了130多场艺术活动,其中不少艺术作品此次在老厂房内展出。

来自南京的独立策展人、批评家陈孝信认为,西安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很明显,但在当代艺术方面明显滞后,艺术力量也很薄弱。他尖锐地批评说,对于文化的前瞻性还不足,包容度也不够。不过,通过这次西安10多年来的艺术回顾展览,发现西安出现了一个艺术家群体,有了一个艺术生长的空间,而且出现了有规模的艺术作品,有相当的发展势头,这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陈孝信提出,政府有关方面应从文化战略的高度考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给予鼓励、支持和有关优惠。他希望西安加快艺术都市、文化都市的建设步伐,将文化创意作为城市名片来打造。

艺术家看好西安当代艺术未来

这些观点得到了西安本土艺术家的赞同。纺织城艺术车间初创人、西安么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岳路平说,艺术车间2007年2月由西安11名艺术家自发聚集在纺织城原唐华一印老厂房内逐步发展起来,当年6月底对外开放(本报曾于去年12月刊发深度报道《西安的798在哪里》,对这一现象做深入报道)。

西安市有关方面也十分重视纺织城艺术车间的发展,市长陈宝根两次实地考察。目前,纺织城艺术车间尝试着一种全新的艺术经营模式“5X”,分别是XCOMA、XFORM、XHOOL、XOTEL、XMART,各代表着艺术发展、塑造工厂、艺术教育、青年旅站、创意市集等从艺术创作、服务到展示、交流、销售的“流水线”。

岳路平表示,西安本土当代艺术的发展,经历了1999年到2003年的“草根发展阶段”、2003年到2006年的“外出北京、上海、日本、欧洲发展阶段”,到2007年有了纺织城艺术车间这个“根据地”,通过一年多的成长,软硬件方面都聚集起了一股能量。目前,艺术车间有100多名艺术家,形成包括艺术展览、表演、国际时尚发布、广告媒体设计、艺术教育、公共艺术节及面向大众的艺术活动的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西安美院教授、艺术家彭德说,“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希望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是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我比较看好非主流地区的艺术现象,比如我们西安的当代艺术的未来。”

但这需要有关方面的大力扶持,西安么艺术中心执行董事陈展辉表示,希望政府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打造西安798 纺织城文化创意区获多项发展支持
· 青年中国西安国际音乐节7月10日盛大启幕
· 西安《中国当代行为艺术城市联合展演》
· [专稿] 2008西安国际行为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