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推介
“与古为徒——十个中国艺术家的回应”艺术展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0-09-29 10:49:36  | 文章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展览时间:2010年11月20日-2011年2月13日

主办机构: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展览地点:波士顿美术馆根德主题展厅(Gund Gallery)

展览简介:

波士顿美术馆将于十一月隆重推出艺术大展“与古为徒——十个中国艺术家的回应”( Fresh Ink:Ten Takes on Chinese Tradition)。本次展览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十位居于国内或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将在展览中献出他们的最新力作。这十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波士顿美术馆举世闻名的馆藏。艺术家每人选出一件馆藏精品来呼应创作出参展作品。在“与古为徒”展览中,当代作品将与它们相对应的古代作品并列而置,从而创造一个精彩而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当代作品将穿越历史,用我们的时代视角,来诠释古典,而古典画作则会彰显当代作品中传承溯古的含量。

大型山水画、人物肖像,和气势宏大的装置作品将会以各种陈列形式体现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表现了这些作品同几千年中国文明丝丝缕缕的联系。本次展览将于2010年11月20日开幕,持续展出至2011年2月13日,将在新落成的根德主题展厅(Gund Gallery)展出。展览由波士顿美术馆主办,何鸿毅家族基金会协办、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提供赞助支持,亚洲文化协会积极赞助了“以古为徒”的艺术家驻场项目。

“‘与古为徒’将为观众们呈现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和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观念,”波士顿美术馆馆长马尔科姆•罗杰斯(Malcolm Rogers)如是说,“通过组织一场古典杰作和当代艺术的对话,展览让我们对自己的藏品有了全新的认识。” “与古为徒”大展的准备工作历时五年。2006年,波士顿美术馆邀请了十位艺术家参与。在之后的三年中,艺术家们分别来到波士顿,研习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珍品。最终,他们各自选择了一件馆藏并将直接创作作品与之呼应。十位参与这次展览的艺术家分别是张洪(Arnold Chang)、李华弌、李津、刘丹、刘小东、秦风、丘挺、徐冰、喻红、曾小俊。艺术家们以他们精彩的人生阅历,丰富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们个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共同表达了他们对艺术的承诺,那就是——理解过去,铸就未来。这项承诺,是“以古为徒”展览的中心理念,也是当代中国的首要命题。

“艺术家是艺术最灵敏的观察者,”波士顿美术馆中国艺术部负责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盛昊告诉我们,“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是和艺术家们一起探讨馆内的藏品,看着他们对这些艺术品发问,并最终得到出其不意的答案。这令人兴奋的对话将在展厅中重演。作品与藏品在同一空间济济一堂,并肩放置。”

在接近展厅的入口处,八匹金绢将从天花板直泻而下。这些金绢每匹五米半高,上面是喻红绘制的等身人物肖像。这是喻红对宋徽宗《捣练图》(12世纪早期)的回应创作。而喻红与《捣练图》的第一次相遇早在30年前,在中央美院附中课堂里看幻灯片的时候。喻红因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而闻名。在新作《春帘图卷》(Spring Romance)(2009)中,喻红受《捣练图》的人物构思所启发,将这些宫廷仕女摇身变作了当代女性,而画家的自画像也置身其中,呈现了中国当代城市新女性的面貌和心境。

另一位将自画像融入作品当中的是画家李津。他在馆藏中挑选了北宋名画《北齐校书图》(11世纪)。画面描绘了学者们相聚一堂,校书、攀谈、饮酒、鼓琴的场景。而在李津的《新校书图》(A New Take on Scholars Collating Classic Texts 1-2)以及《怀古图》(Reminiscence to Antiquity 1-7)中,画家用诙谐的手法重演了这幅古画。新作包括两幅长手卷和七幅较窄的立轴。李津亲自莅临波士顿,居住了六个星期进行创作。画家对于周遭环境的敏感度体现在画中频频出现的波士顿街头巷尾的众生相,包括一个头戴“Red Sox”(波士顿棒球队名称)棒球帽的球迷、面对汉堡包发呆的大胖子、一头好奇的海狮。

刘小东在同辈中被誉为最具天才的油画家。初次来馆参观时,画家被正在展出的《搜山图》(15世纪)上的暴力主题所触动,继而选其为创作对象。刘小东以来自波士顿几所高中的九个美国青少年为模特,绘制长卷。在这幅1.5×7.5米的巨作上,青少年们以题跋的形式写下了他们对于“暴力”的想法和感受,而画家将这幅作品命题为《何处搜山图》(2008),寓意深刻。刘小东的这幅作品于2008年5月完成后即被本馆收藏,将第一次公开展出。

相较于上述几个画家,刘丹创作了不同的“肖像”画。他从九个不同的角度为一尊名为“老人石”的文人赏石精确绘制了九张大型“肖像”。刘丹以画奇石闻名。这尊高约1.7米的英石,将放置于刘丹的大型装置《老人石异相》(Illusions of the Old Man Rock 1-10)(2009)的中央,而九幅赏石肖像将环绕而立成一半圆,另外,一幅9米长半米宽的大型山水长卷则横向展开在面对半圆的直墙上。

在这群艺术家中,由两位对波士顿美术馆的同一件馆藏产生兴趣并作画回应。这件是著名的南宋画家陈容的《九龙图》(1244)。然而,两位艺术家对于同一幅古画的思考过程以及抽取灵感的着重之处却各不相同。在李华弌精心绘制的《龙潜山脉》(Dragon Amidst Mountain Ridge)(2009)中,画家诠释了“气”的概念。“气”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本体之一,而“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的第一法则。李华弌在画中营造出的一个虚无缥缈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是对北宋宏大山水画传统的最近演绎。作品包括六幅泼墨画组成的画屏(每幅185公分高92公分宽)和一幅置画屏前方,悬空而挂的长立轴主体。这是画家迄今为止创作过的最大型的作品。而这种展示方式,也是画家的最新尝试。

曾小俊作品的灵感亦来源于《九龙图》。他以一组作品(共两件)来回应《九龙图》,包括将近11米长的《九棵树》(Nine Trees)(2009)。在这幅手卷上,翻腾的九龙变味了沧桑而盘根错节的九棵柏树。另一件作品是小孤山馆(画室名)制的紫檀透雕三折大屏风(Dragon Screen)(2009)。屏风2.6米高,3.4米宽,一画面有枝干曲折的老树,另外一面则是描金填漆的巨龙。

山水画是中国水墨画永恒的主题。张洪的山水新作令人耳目一新。这位定居纽约的美籍华人艺术家选择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作品十号》(Number 10)来作为回应的对象。波洛克可谓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在画布上滴流溅泼油漆、颜料,配合潜意识的冲动而创作,即所谓行动绘画过程而闻名。张洪由此提出将波洛克的作品同中国的画卷一样平放在桌子上展览。他认为波洛克滴流泼墨的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的笔墨技巧都附有流动性与随意性。因此,张洪此次的创作便旨在比较两者的创作过程和结果。张洪的绘画《寒山幽谷》(Secluded Valley in the Cold Mountains)(2008),和一幅画稿(Brushwork Study for Reorienting Pollock),均反映了张洪对于波洛克绘画理念的不同理解和发挥。

徐冰重新研习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的传统教科书《芥子园画传》(1679),并将画传中基本的图像切割重组成了一幅负责的山水画卷。画中典型的岩石、树木、流水等元素以及它们对应的指导性文字,都从书页中剪裁下来,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派新的景象。新景山水再次被制成雕版,由传统鋀版套印的技法印刷而成。艺术家看似温文尔雅但具颠覆性的创作启发了我们对“笔墨”“临摹”“书画同源”等中国水墨核心概念的深刻思考。

画家丘挺在他的山水作品《八大处纪游》(Visit to the Eight Great Sites)(2009)中表达了对北宋赵令穰《湖莊清夏图》(1100)的敬意。这幅画卷是波士顿美术馆藏品中极具学术价值的一幅作品。画家亦在他关于中国水墨笔法的博士论文中对这幅画作了深入的探讨。丘挺是本次参展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然而他的画法却是最传统的。丘挺捕捉住了这幅北宋名画中“平淡天真”的如诗意境,而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迷雾”这一主题熟练而反复的运用更是将两幅作品联系在了一起。《八大处纪游》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卷末丘挺自书的长篇题跋。这些文字囊括了历史资料中对赵令穰的评价以及丘挺本人的观点想法。

“与古为徒”大展最后的一件作品是秦风创作的大型装置。秦风新作所对应的馆藏是本次展览中最古老的意见——一尊来自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青铜方彝。秦风来往于与波士顿紧邻的桥西市(Chelsea)与北京工作室。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西周祭祀用的方彝上刻有铭文,这些象形古汉字启发了艺术家。围绕着这件历史文物,秦风创作了十五幅大型折叠册页和十二幅立轴组合而成的《文明景观》系列(Civilization Landscape)(2009),上面画有古汉字和艺术家自己演变创造的文字符号。观赏者可以行走于这件作品的行列之间,在墨香中凝视、思考,感受。

通过展开一场关于古与今的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对话,聚集来自北京、波士顿以及五湖四海的艺术家和观众,“以古为徒”大展将以崭新的形式展示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艺术精华。同时展览也将为观众们提供一个跨越了惯用的古今,中西叙述套路的崭新视角。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