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流动·中国——刘博智摄影展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7-12-20 20:37:26 | 文章来源: 美术同盟

 

Mobility/China Photography by Liu Bozhi
 

主办:广东美术馆 广州集成图像有限公司

展期:2008年1月11日——2月17日

展厅:10、11及通道

 

        人类翻开“地理大发现”一章之后,也就是在中国的明代中下叶时,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趋势开始形成,但真正大规模的移民运动,是与近代史同步的。

        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每况愈下的国家沉沦,始于周边国度(尤其是东南亚)未开垦的土地提供的温饱诱惑,始于北美洲淘金热和铁路建造浪潮所闪烁的富足梦境……从19世纪40年代年起,“到海外去”渐渐成为沿海中国民众的一种生存取向。

        近两百年来,无论本土境况孰好孰劣,巨大且持续的生存压力导致中国向着海外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从未消歇。保守估计,仅是从鸦片战争结束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段,离境去国的中国人总数就超过了1000万,平均每年多达10万人以上。显然,从旅途到居留地,伴随着新移民的更多的是艰辛和磨难,但中国人的出国潮依然一浪高于一浪,甚至还不时还以畸形的形式(例如偷渡)表现出来。而海外栖息地的环境恶化、社会动荡、迫害频仍,又或者是对新出现的“金山”的憧憬,更是不断驱使着曾经的中国移民辗转走在继续移民的道路上……一个经典的说法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而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上(中国本土以外)具有华人血统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一亿。

        来自中国的基础移民——“猪仔”、“契约华工”、洗衣妇、佣人、垦荒者、小商贩、流浪汉——可能不曾料想到,以其为中心而带动的族亲式、地缘式、裙带式的海外聚集与扩散,很快就在他乡重构起了一个“中国”——一个虽然分散但却庞大的“海外中国”。尽管概念上与母国血脉相连,事实上的海外华人社会却是一个必然与本土有所疏离的独立世界,其间充斥着不同族群对于祖国难免变形了的记忆和个别经验,以及各自对中国价值观念的相去甚远的理解、选择和变通,堆积着迥然相异的方言、装着、用物、习惯、礼俗、符号……

        成型的海外华人社会对于世界生活的影响同样出人意料:一方面,海外华人力量强烈且富有成效地参与了中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从孙中山的推翻帝制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中;而另一方面,“海外中国”一经形成,便不可避免地被视作“本土中国”的自然延伸,从而成为外部世界审视中国的直接标本或窗口。某种程度上,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解读以及继发而来的种种想像,大都取自这一似是而非的现成模型。换言之,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海外华人社会左右着世界对中国的观感与判断,西方对于“本土中国”的错觉、偏视或误读,即有不少缘起于“海外中国”。这种奇特的纠葛,使得“本土中国”与“海外中国”之间充满了复杂的、多义的、莫衷一是的连结。

        身为海外华人中的一分子,著名摄影家刘博智有着从内部察看与记录其族群的独特便利,这也令他天然地具有一个既非西方也非本土的,相对公允且还能切入其中进行观察的优异位置。华人无比粗砺的生存能力,是一直令刘博智深深着迷的命题。至为重要的是,刘博智对于“海外中国”生态的关注是一个不曾中断过的连续过程,始于1968年的“华人生存形态”拍摄,延续迄今已经接近40个年头。同样可贵的是,刘博智的镜头从来都是广角的,他不会让他的焦点固定在某个或某些社区中,而是不停移向其所能到达的任何一处华人落脚点;他总是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将目光投射在那些行将消逝的、但依然弥漫着生命体温的——从宏大到琐碎的——各种生活印记上:家园、场景、房间、暗角、物件、墙壁、招贴、刻痕、姿态、眼神、手势……自1969年从香港移居加拿大及美国以来,他的拍摄行程贯穿了北美洲、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尼多拉瓜、危地马拉、夏威夷、南太平洋诸岛、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支那半岛、泰国、缅甸、尼泊尔、孟加拉、印度、埃及、土耳其、希腊、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地。以拍摄时间与空间的广度、以作品的系统性和密集性来衡量的话,可以说,在这个题材上,刘博智的成就迄今无人能以企及。

        更加值得重视的是,在以惊人的韧性长时间纪录“海外中国”的同时,刘博智对“本土中国”的关注也异乎他人,这既表现在他的敏感和果决上,也体现于他的热情和投入的力度上。在改革开放刚刚启动的1979年,刘博智便不顾一切后果“潜入”当时依然处处严控海外人士的中国大陆,进行根本不被允许的纪实摄影活动。近30年时间里,刘博智回国达16次之多,足迹行经广东、海南、福建、广西、四川、西藏、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河南、北京、陕西、山东、上海、浙江、江苏、新疆、甘肃近20个省区。其以海外华人摄影家的视角对于“本土中国”的纪录与摄取,为“两个中国”之间的互相比对、互相观照、互相注解,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视觉文本。

        拍摄依然在全球版图上流动的“海外中国”;拍摄在现代化潮流中变动不居的“本土中国”;在持续的不紧不慢的漫游中实现广义拍摄;在漫长的拍摄中还原一个民族的流动性宿命;在急速流变的他文化景观下捕捉永恒的母文化符号;在嬗变中的人种和表情背后确认相似的血脉……《流动·中国》企图直观母族与移民之间平淡而又强大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变幻,探究在逝去的时间覆盖之下亘古的不变。这个展览所展示的作品既是片段的,又是叙事的,每一孤立的画幅之后都自有动人故事,而不同的故事,则都互相缠绕着并且指向同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关于一个民族存在并且重新崛起的理由。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龙的变身”——当代摄影展
· “九棵树”水墨、装置、摄影展
· [专稿] “异化”——叶大卫摄影展
· [专稿] 今夕何夕—陈农·李悦摄影展
· [专稿]《镜》—董冬(绍剑)摄影展

亚博备用网址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yabo88备用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