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评论] 郑毓敏油画品读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7-11-19 10:09:42 | 文章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挑纱女》
郑毓敏

 

  辣而不燥 甜而不腻——郑毓敏油画品读

  文/宋永进

  郑毓敏先生的油画作品总是以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以及独有的个性魅力令观众流连忘返。

  油画本属西洋艺术,一些中国油画家随着对西方艺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化的身份。郑先生却凭借真诚、执著和自信,在与西方艺术进行深度交流和激烈碰撞中依然保持着民族文化的自尊。他借鉴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和俄罗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段,又汲取了法国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语言形式,同时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挖掘与探究,主张继承“师法古人、师法自然”的传统艺术方法论和诗性的绘画品格。当然,郑先生反对传统文人清高、孤傲和消极避世的艺术观,主张深入生活和提炼生活,注重写生,强调艺术家的个体感受。现实生活的许许多多生动场面和丰富细节常常激起了他的创作冲动。这种冲动不是下意识的情感宣泄,而是画家潜在艺术能量的释放和喷发,是个性魅力的尽情张扬。

  郑毓敏先生虽然出生于江苏兰陵(今常州)又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杭州,骨子里却颇有些北方人凝重和粗犷的气质。当然,在他的血液里也保留着江南人温润和细腻的本性。正是这种双重性形成了他的艺术气质和绘画风格。

  郑先生的油画不仅造型功力深厚,表现语言富有绘画性,而且极具个性化。他作画豪放泼辣而不失灵秀之气,随意酣畅而法度严谨:时而快刀斩乱麻,时而绵绵细雨丝;时而逸笔草草,时而精雕细刻;时而暴风骤雨,时而微风拂柳。他运笔收放自如,气韵流畅,心灵的每一丝颤动都转化成了生动而丰富的笔触。画面粗辣中见温润,洒脱中见拙朴,旷达中见精妙。他在1999年访欧期间的写生和近年来创作的风景油画,如《巴黎街景》、《西岱岛上空的彩霞》、《艺术广场》、《蒙玛特初灯》等作品,更是浑厚而豁达,点画刚劲舒展,线条奔放,气势咄咄逼人,如泉涌、如井噴,洋溢着青年人的激情和朝气。郑先生取色浓烈生辣,立色大胆,调色迅捷而果断,鲜红、明黄、品蓝、粉紫、墨绿、黑等不易调和或较难控制的艳丽色彩,正是他爱不释手的把玩之物。这些颜色在他的画布上总是不停地堆积、横扫、拍打、跳跃或自由流淌,在互相观望、对峙、僵持、碰撞、交错、覆盖和重叠的反复演绎中生成和谐的画面,真实地记录着画家感性思维的精彩过程,由此造成他油画的色彩艳而不俗、闹而不躁,调子明快而意境高远,色块对比强烈,画面节奏跌宕起伏、变幻莫测。

  郑先生的油画在生辣之余还常常夹带着一股别样的甜味,鲜香浓郁。这在他的静物和女性题材作品中尤其明显。这股甜味或许就是他永远都割舍不掉的地地道道的家乡风味,不腻、不粘,温润可口,煞是诱人。北方人或内地人恐怕很难体会得到其中的滋味。看过郑先生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挑纱女》、《织带女》等作品的人,一定忘不了萦绕于主人公脸部、服饰和环境之间的点点菲红。那诱人的菲红甜蜜、滋润、含蓄,令人备感亲切和温馨,常常使人联想起雷诺阿晚期的系列作品《女人体》,艳丽之下透露神韵,大俗之中蕴涵大雅,是画家恬淡心境的一种表征。

  郑先生这种感性的思维方式、注重人文情怀的审美特征以及恬淡平和的创作心境,体现出了中国江南特定地域的典型文化气质。因此,他的作品虽然很少涉及少数民族一类的题材,也没有刻意表现诸如传统书法、民间剪纸、古长城、中国结等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内容或符号,却始终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气息和乡土风味。

  郑毓敏先生的作品辣而不燥、甜而不腻,“口味”美妙而独特,故广为艺术爱好者(尤其是江浙一带的油画爱好者)所钟爱。

2007年10月22日

 



《佛罗伦萨》
郑毓敏



《因斯布鲁克》
郑毓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爱上江山-当代艺术联展
· [专稿] 翁奋(翁培竣)新作个展
· [专稿] 东方视觉2007五四榜
· [专稿] 梁洁华人物画作品展
· [专稿]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开幕

亚博备用网址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yabo88备用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