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区志航、郑维汉摄影展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8-09-10 12:04:09 | 文章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郑维汉作品:儿歌班会-1973年


历史的现场:当代“老照片”

——郑维汉摄影展在798映艺术中心举行

1956年,一个忠厚老实的农家青年走进军营,成为东北某边防部队的战士,令他万分没想到的是,发到他手中的不是一杆枪,而是一架照相机。

18岁的郑维汉成为一名随军摄影记者。

从1956年至1976年,郑维汉用20年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珍贵的“时代影像”。

当我们谈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照片时,总会伴随着一种怀旧的情感,并无意间美化和升华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我们曾经那么“纯真”过,我们曾经那么“朴实无华”,我们曾经那么“革命”和“浪漫”!

而这一切“纯真”和“革命”的影像都来自于我们差不多30年如一日的“真诚”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摆拍”。它们和“真实”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恰恰是欧洲和美国的“报道摄影”(中国也管之叫“纪实摄影”)最为发达和辉煌的时期,与之对应的中国却是“政治摄影”(艺术摆拍)成为几乎唯一的主流,那时候,在中国摄影界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报道”或者“纪实”这样的词汇出现过。

翻看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摄影理论文章,我们会不断看到“摄影为人民服务,摄影为工农兵服务,摄影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在这种一切为“政治”服务的标准下,“摆拍”就必然成为一种唯一可行的摄影方式了。

似乎可以研究一下的是,如今在全世界都很火爆的“中国当代摄影”(观念摄影)几乎全是所谓“摆拍”的作品,好像跟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摄影真是一脉相承,只是那时候“老摄影家”的摆拍完全代表是国家或者党的政治的意识(没有自我),而现在的“当代艺术家”的摆拍则完全代表的是“个人的意识和观念”。

作为老一代的摄影家,郑维汉和许多那个时代的“革命摄影人”一样,他也是满怀真诚的“摆拍”的。他也有个人的观念——只是这种“观念”孵化于当时的 “文化革命思想”。那时的郑维汉满怀真诚的迷失着自我,但正因为这种迷失,使他留下了这些现在看来“非常当代”的影像。

今天,这些“非常珍贵也非常当代”的摄影作品终于再一次展示在公众面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想像画廊——三个和尚
· [专稿] 陈锦芳的艺术与奥运
· [专稿] Shawn McBride
· [专稿] 徐跋骋绘画展
· [专稿]One Man SHow 陈曼北京个展

亚博备用网址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yabo88备用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